不仅如此,国际关系学院知识产权与科技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郝敏告诉谭主,出口管制造成的“迟滞”对于企业来说,不仅意味着市场和竞争优势的丧失,在无法正常转化为利润的情况下,企业甚至无法维持技术更新和产品开发的良性运转。
于是,随着美国卫星全球市场占有率的下降,美国本土卫星行业从业人员和研发资源的流失也一发不可收。
从2006年到2012年,美国私营卫星制造业的就业人数降幅达到了25%;同时,近三分之一受卫星出口管制影响的美国公司还调整了研发支出,以避免开发的技术受到出口限制。
这些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导致美国在全球卫星市场的占有率再也没能恢复如初。
与此同时,在大洋彼岸,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却从未踟蹰。
尽管面临美国的封锁和打压,中国仍然集400多家单位、30余万科技人员共同攻关,攻克了16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500余种器部件国产化研制,成功研制出北斗导航系统,一举打破了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垄断地位。

2020年6月23日,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不仅如此,中国对于太空的探索还在全方位提速。后来,美国国会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在报告里直言,“中国已经成为太空领域的领头羊”。
打着“防务安全”的目的,用出口管制的手段维持自身优势以谋求霸权地位,反而让美国丧失了最大的优势。

回顾美国对中国实施的卫星出口管制,美国乔治敦大学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得出了一个结论:
出口管制确实可以在重塑供应链和限制竞争对手获取新兴技术方面发挥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出口管制实现“脱钩”,其有效性会急剧下降。
显然,美国没有把这句话听进去,为了以技术优势维护霸权,美国的出口管制一直在瞄准最前沿和尖端的行业下手。
特别是2018年,特朗普政府挑起对华贸易战之后,美国更加频繁地动用出口管制,在最焦灼的阶段,甚至切断华为等企业的芯片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