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放足7种料!扛饿早餐属它最强!在家4步搞定,顶饱一天
拿我家来说,小时候爸妈就经常给灌输节省的意识:大大小小的东西,都有它重复利用的价值
呐,一个塑料瓶,它既可以变成浇花器,也可以做成打蛋器;用空的红酒瓶还能存蜂蜜,存酿酒,再不济也能当个擀面杖。
扫帚坏了可以换个头,它就成了衣服撑杆;洗洁精洗发水这些,用到底了加点水稀释一下,还能再用多几次;锅坏了也是丢不得的,补补又能用……
我爸还老说,这是劳动人民的智慧!
那时候,一些我用不上的作业本,也会变成餐桌上的隔热垫。有时候我穿的衣服,也是从堂姐表姐那里继来的二手衣服。
后来初中的我带同学回家,同学眼见我家这独特的“节俭”风格,偷偷问我我们家是不是经济挺困难的……
哎呀,正是初中青春期,无比叛逆,自尊心又强,这一问可把我尴尬得呀(捂脸哭)
找爸妈大吵了一顿,我大声抗诉:“我们家又不是买不起东西,为什么老是要用旧的!”
爸妈也被我问窘迫了,跟我解释了好久:“闺女啊,条件再好也经不起浪费,能省就省。又没坏,丢了多可惜啊…“
一通大道理堵得我心里都是气,怄气了好久。不过后来我发现,家里那些最古早的改造品变少了些,也偶尔添置些新的家用,满心欢喜,觉得自己这一把赢了!
直到长大后,我才明白,爸妈真不是舍不得买,只是恪守他们那个年代流传下来的勤俭精神,是骨子里的坚持。
现在这个年代,大家的东西坏了,通常是直接丢掉,换新的。但爸妈们的观点是,东西坏了,问题不大,修一下还能接着用。实在不行,改造成别的东西,也能接着用!
也是长大了才懂得“欣赏”爸妈这些旧物改造,诶,你别说,还真挺有创意,别致!
现在的生活条件是比以前好很多,但就像爸妈说的,同样东西拿到手上,不同人总能挖掘出来不同的价值。
节约不仅是一种虚无缥缈的美德,落到实际上,更是一种符合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其实理解了,就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