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20年,广州各大百货公司为了吸引顾客,就要求百货公司的厨师们每周设计一款“每周甜品”来吸引顾客。正是在这个时期,广式蛋挞出现并逐渐成为广州茶点的一部分。
蛋挞的最早起源还是有区别的。劳拉·梅森在《Traditional Foods of Britain》中指出,早在中世纪,英国人就已经使用牛奶、糖、鸡蛋和不同的香料制作类似蛋挞的食物。油汁蛋挞也是我国17世纪满族宴会中第六席的菜肴之一。

9.鲜虾馄饨面
中国古代没有馄饨饺子之分。馄饨、饺子夹细面或蒸、煮吃。大概是我们的老祖宗发现,肉馅包在面皮里,不漏一个洞,没有一个洞,没有“七孔”的“包子”很好吃。于是这种“包子”就叫“混沌”,后来又改为馄饨,一直沿用至今。相传唐代饺子与馄饨分离后,馄饨成为文雅的饺子,并逐渐形成了独立的风格。
北方的饺子千百年来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没有变化,风格比较固定,而南方的饺子则在不断创新。这些名字在南方省份也很流行。四川叫抄手,广东叫馄饨,湖北叫包面,江西叫青塘。
广州的馄饨是独一无二的。加入面条,看似简单的组合却有着意想不到的味道。绝对是一加一远远大于二的效果。如此一来,外观更丰富,口味更有层次,迅速风靡粤台港澳,其中虾馄饨面最具特色,成为广州人最喜爱的传统小吃之一.虾仁馄饨面做工精细,馅料丰富,有猪肉、鲜蛋、虾等。馄饨面的汤汁很有讲究。以前没有味精,所以用猪骨、虾子、土鱼做的。
馄饨的吃法也很有讲究:一般是碗底放5个虾馄饨,然后在馄饨上面放面条(很多外国食客会误以为店家忘了放馄饨,只有面条,要挑面条底部才能看到馄饨),然后加入半碗汤面,汤里放点香葱,增加鲜味,带来酥脆的口感。为了保持面条的弹性,注意面条不要泡在汤面里。面条一定要露出一部分在汤上,要趁热吃。辨别云吞面真伪还有一招:韭菜一定不能少。

10.薄皮鲜虾饺
薄皮鲜虾饺又名虾饺,是最广为人知的粤式点心之一,名列粤式早茶“四大天王”之列(虾)饺子、干蒸烧麦)、叉烧包、蛋挞)”。看似简单的虾饺,却是考验粤式点心师傅手艺的重要标杆,两把刷子都做不好。虾饺是用煮熟的粉面,即淀粉(也称澄粉)面团,将鲜虾肉、猪肉酱、嫩笋等拌匀做成的。然后包成饺子蒸熟。表皮薄白、透亮、柔软爽口,味道鲜美、醇厚。被外省同行称为三绝。
虾饺最早出现在广州市郊河涌市场附近的茶馆。那时候的虾饺皮是粘米粉做的,皮比较厚。但由于鲜虾味道鲜美,很快就流传开来。城里的茶馆引进虾饺,经过改良,用澄粉代替糯米粉做成虾饺皮,松软爽口,蒸熟后晶莹剔透。上等虾饺的形状像一串香蕉。皮肤薄而透亮。在小巧玲珑的竹蒸笼中晶莹剔透。鲜虾呈现出羞涩的粉红色,依稀可见。入口柔韧有弹性,吃起来顺滑清新,美味诱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