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肝阴虚,或肾阴虚。肾水不能盛肝木,也会造成肝阴虚,所以肝阴虚易出现:头晕、耳鸣、眼干、视力减退、面热或脸红、口干咽干、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或肋骨隐隐灼痛等。
调肝阴虚的思路应该是疏肝理气,同时还要理气和血,滋养肝肾。
推荐艾灸:肝俞、肾俞、奇门、曲泉、三阴交、复溜、太冲。(如果找不到穴位,可以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穴位平台找穴)♬3.脾阴虚说实话,脾阴虚很少见。脾虚脾虚,由于现代人大多贪寒,油腻食物较多,容易损伤脾阳,所以脾阳虚的人很多,脾阴虚的很少见,常见的一是胃阴虚或胃热。
脾阴虚多为长期暴食辛辣、肥腻、甜食,或胃肠湿热灼伤脾胃阴液所致。有些人长期腹泻,呕吐过多也会消耗脾胃阴液。主要表现为胃腹痛、口干、便秘、身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等。体液等,建议可以通过食疗来调节。比如用蝾螈麦门冬汤和益胃汤。
艾灸可以艾灸足三里、复溜、内庭、太白。(如果找不到穴位,可以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穴位平台找穴)
4.肺阴虚肺阴虚还是很常见的。肺火的症状通常是肺阴虚。
中医说,肺为水之源,临百经,调水经。肺阴虚则出现干咳,无或少痰,粘稠难受,并伴有潮热、盗汗、咽干、声音嘶哑等症状。
最显着的特征是干咳无痰,或经常咳嗽,咳嗽不止,咽干舌红少津,甚至失声。
夏季炎热干燥,或出汗过多都可能损伤肺阴,导致肺阴不足。
推荐艾灸穴位:太原、池泽、复溜、太溪。
5.肾阴虚
一般我们常说的阴虚,很多时候指的是肾阴虚,所以肾阴虚是很常见的。
肾阴虚可能是一切阴虚的根源。
肾为先天之本,肾阴肾阳相辅相成,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
肾阴充足,全身阴气充盈;肾阴虚则诸阴虚;
现代社会,肾阳虚的人很多,肾阴虚的人也很多。肾阴以肾气为精,具有滋养、润泽各脏腑组织的作用。若肾阴不足,则津液分泌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