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你了解多少?很多人掉入了预防和保健误区,这4点要清楚
每年的10月29日,就是“世界卒中日”,现在我们即将迎来第16个世界卒中日!
所谓卒中,其实指的就是脑卒中,也是大家俗称的“脑中风”,它的本质是脑血管病变,根据血管病变的机制不同,又分为缺血(脑梗)和出血性脑卒中(脑溢血)两大类。
但无论是哪一类脑卒中,都具有高复发、高致残和高死亡率等特点。
在中国,每年因脑卒中离世的患者,就达到了近190万人,且这一数据还在不断刷新中。
脑卒中的形式如此严峻,但生活中依旧有很多人对脑卒中存在误解和歧义,甚至是掉入了预防和保健误区。特别是以下几个误区,你是时候了解一下了:
1、脑卒中是老年病:不能否认的一点是,在中国临床上,脑卒中患者绝大部分都是老年人,但它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老年病。
近些年,我国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社会压力等多方面一直都在发生变化,青中年人有许多都存在长期熬夜、饮食过于油腻、精神压力极大、运动量过少、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
且患三高疾病、超重和肥胖的几率也相对加大,这都无形中增加了脑卒中的病发率,事实上脑卒中正在向着年轻化发展,青中年人患脑卒中、因出血性脑卒中突然猝死,在临床上屡见不鲜;
2、输液预防脑卒中:这是很多农村卫生所每到秋冬季节经常会推出的项目,许多中老年人都心甘情愿的掏出了钱包。
在他们看来,静脉输液能稀释血液、预防血栓。殊不知,输液都是以盐水和葡萄糖一类为主的药物,没有使用疏通血管的药,看似是短暂疏通了血液;
但随后这些物质又会被身体各个器官代谢,血液黏稠度再次回到原来的水平,根本就起不到溶栓、冲刷血管的效果,这完完全全就是一个智商税;
3、脑卒中无法预防:很多人都认为,脑卒中的病发非常突然,在短时间内就可导致中枢功能损伤,所以它就是一种无法预防的突发性疾病。
事实上,脑卒中看似病发突然,但它的确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从健康脑血管到脑卒中,需要相当漫长的时间。
而想要预防它的出现,你要做的就是科学健康的饮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并控制体重增长、远离烟酒伤害,出现心血管相关疾病之后,按照医生建议进行治疗;
4、脑卒中非死即残:这也是一个错误的解读,虽说脑卒中的致死率和致残率的确相对较高一些。
但是,近些年我国医疗水平和技术在不断提高,脑卒中患者如果能够及时抢救,并配合各种康复锻炼,患者病情能得到有效控制,甚至是部分丧失的中枢功能也会逐渐恢复。
现如今,我国脑卒中的致死率已经明显下降,后遗症出现率也在逐步减少。
患病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其实并不是特别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我们被各种错误的疾病预防和治疗观念包围,错过疾病最佳预防和治疗时机。
因此,大家应当正确看待脑卒中,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开始做起,将患病的几率降到最低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