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儿越来越浓,春天即将来临,马上就要脱去厚厚的羽绒服,换上轻薄的春装了呢。打开衣柜,咦,为什么去年的牛仔裤套不进去,松松的小外套变成了紧身衣。难道是去年的衣服已经配不上今年的我了么?果然在成年人的世界中,不需要努力就能获得的东西就是年龄和肥肉了吧。
要知道,变胖并不是小编一个人的苦恼,肥胖症已经开始悄悄流行起来。我国成年人中超重肥胖比例超过一半,6-17岁和6岁以下的孩子超重肥胖率达到了19%和10.4%[1]。
1、判断一个人胖不胖,仅凭测量BMI就够了吗?
除了用肉眼看,有哪些指标能判断一个人究竟是胖还是瘦呢?大家都会想到一个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于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我国的标准是,BMI≥28kg/m2称之为肥胖,BMI在24-28 kg/m2之间称之为超重,BMI在18.5-24.0 kg/m2之间称之为正常[2]。
但细心的朋友会发现,身边有一些人,体重并不大,但肚子尤其大,看起来也不是瘦子的样子,这样算肥胖吗?除了周围型肥胖,依据脂肪堆积的部位,肥胖症还包括中心型肥胖。中心型肥胖也叫腹型肥胖,我国的标准为男性腰围≥90cm,女性腹围≥85cm[3]。除了腰围的测量,人体测量指标还包括腰臀比、腰高比、身体圆度指数、体形指数、肥胖指数等。一项meta分析显示,腰围和腰高比在筛查代谢综合征方面预测效能最好,相比于BMI、腰臀比、体形指数和肥胖指数,身体圆度指数地预测效果更好[3]。
2、如何进行内脏脂肪的测量?
最开始进行内脏脂肪(visceral adipose tissue,VAT)测量方法包括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能通过三维成像技术,精确测量整体和局部的身体组成。
随着技术的进步,成像技术除了测定VAT,还能用于测量非生理储存区域的脂肪,如肝脏、胰腺、心脏和骨骼肌等,也称异位脂肪储存库。但进行CT检查受检者有辐射暴露,而MRI扫描时间长,二者价格均较昂贵,在临床进行大规模推广受限[4]。
随后发展出了一些CT与MRI的替代方法,包括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超声检查、内脏生物电阻抗法(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BIA)等。DEXA最早应用于测量骨密度,是一种二维成像技术,优点在于辐射量低,简单,价格便宜。与CT和MRI不同的是,DEXA根据腹部总脂肪(total adipose tissue,TAT)和皮下脂肪(subcutaneous adipose tissue,SAT)之间的差异来估算VAT,而不是直接测量。此外,DEXA可能会稍微低估正常体重个体的VAT,而高估严重肥胖者的VAT[5]。
超声检查完全无辐射,但超声检查因检查者的技术变异较大,在准确性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目前临床有应用超声心动图进行心外膜脂肪组织的测定。BIA也就是体脂仪,在健身房或某宝搜索的的进行脂肪测定的仪器通常是使用BIA法进行的,准确性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DUALSCAN内脏脂肪监测仪也是通过BIA法识别VAT和SAT,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测量快速,数据可信度较高,和常规进行CT测量相关性良好。一项在日本人群中开展的研究显示,DUALCSAN检测可以方便地测量VAT,适合在人群中开展大规模检测[6]。

图1 DUALCSAN检测报告图示例
3、内脏脂肪比BMI更能预测代谢性疾病
相比于周围型肥胖,腹型肥胖更容易被忽视,但由于内脏脂肪的大量堆积,腹型肥胖与多种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2019年,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协会和心脏代谢风险内脏肥胖代谢组在THE LANCET:Diabetes&Endocrinology杂志上发文,认为通过CT或MRI准确测量的内脏脂肪组织是心血管疾病、代谢疾病和死亡的独立危险标志。异位脂肪沉积,包括肝脏和心外膜脂肪,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脏代谢风险增加。推荐把内脏脂肪和异位脂肪作为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