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游戏中,李白这个英雄有这样一句台词:“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对某些不太了解李白生平事迹的小伙伴来说,很有可能就会把这句诗,当成是游戏制作组为了贴近李白在游戏中刺客的形象,故意杜撰出来的一句台词。
但其实不然,这句诗李白确实曾经说过,并且他的性格也确实如同诗句风格一般豪放不羁。
诚然,“诗仙”李白天生有一种狂气,因此有些诗除了“原版”之外其实还有着另一个版本,而《将进酒》便是其中之一。

相较于我们在中学语文课本上学到的《将进酒》,莫高窟出土的这一版只是略微改动了几处细节,但在看到原版之后,其下笔之狂,令人多人直呼:再也不喜欢李白了。
那么原版究竟有多“狂”,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李白生平到底经历过什么?
和大家印象中的李白一样,他是一个天生的浪漫主义诗人,从五岁时便展现出了在“诗词歌赋”方面的才华,等到十五岁时在当地已经算是小有名气,甚至他的诗词深受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

但李白修行自我的脚步并没有被年少时的才华,以及身边的人的吹捧给绊住,于是在二十四岁这一年,他毅然决然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公元724年,李白携一把长剑,带一壶好酒,穿一身蓑衣,行一叶扁舟,一路上再游成都、峨眉,后至渝州。
当然李白外出远游并不只是为了吃吃喝喝,此时的他仍有一腔热血,希望能为人民、能为国家出一份力。
于是在远游途中他多次觐见当地官吏,但却始终是不得志。

公元735年,李白来到了唐朝的文化政治中心——长安,在这里他结识了能改变他未来一生的一位友人“张卿”。
李白借张卿之手向玉真公主献诗,他在诗中写道“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这句话的意思是祝公主早日得道成仙,后来李白还认识了贺知章,并将《蜀道难》等诗词交予他“品鉴”。
时间来到了公元742年,这一年因为贺知章以及玉真公主对李白的交口赞美,于是唐玄宗便也诵读了一番这位落魄诗人的诗词,随后便召其入长安,并赐了个供奉翰林的名号给他。
但仅仅是才在长安城呆了一年,李白便已经厌倦了宫中这种“枯燥无味”的生活,于是在连续上演了“力士脱靴、贵妃研墨”等戏码之后,后又经小人谗言,于是李白在被唐玄宗“赏”了些钱财后,又一次落魄地离开了长安。
离开长安后,李白又一次过上了居无定所,但是却潇洒快活的生活,于是当他游至甘肃一带时,在莫高窟中写下了这篇千古名诗《将进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