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永远是人们记忆中的春天。在时代的洪流之下,人们开始寻找新的出路。西丑村成为当时的样本。西畴村原本只是一个15户人家的小山村,地处悬崖峭壁,没有道路,困难重重。后来,村长下定决心,要带领大家在悬崖上打通通往村庄的道路,哪怕变卖一切,也要逐渐发家致富。这种做法总结为“细丑精神”——努力不如努力,等待不是答案,只有努力才能带来希望。全国人民都开始学习了。在“西丑精神”的鼓舞下,湘阴人纷纷去学一门手艺。
许国华初学木匠,在家乡打工。手艺不错,就是不赚钱。很多人叫你干活,要结账的时候你没钱,就拖欠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钱都收不回来了。后来,他也卖过茶叶,卖过油菜籽,但许国华觉得这些都不是长久之计。于是,他决定转行。♬一开始,我开了一家小餐馆,一家夫妻店,有一个房间和几张桌子。虽然赚了钱,但真的很辛苦。一年多后,我回家盖了一栋新大房子。改革的“春天”永远“躁动不安”。自由自在的徐国华不甘寂寞。他借了400块钱,准备进城冒险。他用400块钱开了一家农民公司,为各大宾馆、酒店供应海鲜。接下来的七八年里,徐国华见识过很多东西:一些鱼虾只卖20到30元,高档餐厅卖客200到300元。海鲜是活海鲜卖的,吃后经常拉肚子;有的商家号称给你看1.5斤鱼,实际给你的是1.2斤。不仅是小餐馆,还有一些大餐馆;也有一些餐厅的厨艺水平完全掌握在个别厨师手中,所以有时好吃有时不好吃。也正是因为如此,大部分的餐厅经营不善。许国华看着“他们盖起高楼,又看着他们的楼倒塌”。
“城门失火,波及池鱼”,因经营不善,开始拖欠供应商货款。徐国华当时欠了很多钱。有的欠70万到80万,有的欠40万到50万。有的老板在还钱之前就抵押了一部分房产,徐国华拿了很多房子。有房没钱,许国华不得不另谋出路。
“被逼无奈”开海鲜餐厅
迫于无奈,徐国华决定自己开一家餐厅。1999年,他在长沙开了第一家海鲜店,取名“徐记”。开店之初,他给自己定下了三个规矩:♬第一,不能靠熟人开店。不能总是靠熟人朋友吃饭来缓解,一定要自己做菜,做特色菜才能赢得顾客。而且,有朋友来了,没位子,我就让他订了位子,谢谢他。其实,第一点与现在的“社交货币”颇为相似。当然,徐国华当时并没有想那么多。其次,食材的供应一定要好。因为他看过太多倒闭的店铺,他不能再犯那些错误了。更何况,许国华能用400块钱创业,也是靠着诚信。那些年,不管别人怎么欠他钱,他从来不欠别人钱。第三,少放调味料,做出食材的原汁原味。徐国华认为,徐记做的菜不仅要好吃,还要耐吃,让你一顿饭吃不腻。
回过头来看,我给自己的“三章约定”其实是为许继后来的腾飞打下了基础。我采访徐国华的时候,他说他做事一直很顺利。我问他,你是农民,又是木匠,没有管理经验,餐饮业这么难,你是怎么立足的?徐国华有两点给我印象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