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点就是要提升自己的心态。许国华说,做任何决定,都要想想自己的“灵感”。您必须考虑您的员工和客户。如果你只为自己着想,没有人会对你下手,客人也不愿意来。比如在菜品的选择上,过去卖扇贝的时候,青岛扇贝只要3块钱一个,而广东扇贝要8元一个。许国华要求,采购时一定要选择好的品种,保证质量和口感。在就业方面,徐记现在有6000多名员工,员工都跟着老徐。主要原因是他为人正直,对员工友善,薪资待遇优厚。去年疫情最严重的几个月,许记的门店全部关门,单月净亏损近3000万,但当时许国华坚持按照国家工资标准给员工发工资。这就是孟子所说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助少”。
第二点,徐国华特别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善于传授知识。徐记采购的海产品有180多种。在烹调方法上,湘菜、鲁菜、粤菜、淮扬菜、川菜等各大菜系得到了融合发展,并自成泰国、法国的部分做法。部,徐国华开玩笑说自己是“海鲜部”。这么多的菜品和菜谱,不同地方的口味也不一样,操作也很复杂。标准化与高品味如何统一?许国华总结出“菜的七大环节”:选料、新鲜、火候、原味、色泽、摆盘、温度。
后来这7个环节形成了许记海鲜生产理念的“三字经”——鲜、本、时,即新鲜、原味、时令。
在新鲜度上,许国华要求“天天买天,天天卖天,饭做饭,饭卖饭”——当天买的原料必须卖掉同一天出去;要卖饭,保留不超过18小时。确保海鲜冰箱中的库存为零。即使是珍贵的龙虾、象拔蚌等食材,也不能存放在雪柜内。一旦他们死了,他们必须被扔掉。20年前,这样超前的概念连员工都接受不了,“扔了可惜,能不能便宜卖?员工自己吃不吃?”许国华态度坚决,绝对不行。分类法迫使企业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食品供应预测和需求匹配能力。这也是许继的绝活之一。

海鲜销售也是:现称、现宰、现煮,保证海鲜的新鲜度。在别人都紧缺的时候,徐国华提出海鲜一定要用过滤盆,如果过滤不干净就不行了。因为这些运营动作和口碑,尤其是用“活海鲜”来冲击市场,在当时简直就是“降维打击”。市民们甚至“跑来跑去”,说这里好吃。很快,2010年前后,许记从最初的小饭馆发展成为湖南最大的海鲜连锁店。
从“和平一角”到布局全国
这时候,许国华陷入了迷茫。许国华一直被一个问题所困扰。说到海鲜,都是青岛、上海、烟台、大连等沿海城市。湖南人怎么会做海鲜?
长沙不是沿海城市,骨子里没有海鲜基因。可以说,湖南人烹海鲜,在人们的认知中是“违法”(不合理)的。有顾客甚至会问,你们是湘菜还是海鲜?正因如此,早年间,许继在回答“我是谁”的问题时,几次摇摆不定。他号称“徐记海鲜”、“徐记湘菜”,甚至是“经典湘菜”,但他从未真正定下心来。徐国华热爱学习。他去书店看管理类书籍,看到特劳特的《定位》,觉得很有趣。2010年去听特劳特邓德龙讲课。邓德龙(特劳特全球总裁)说,在《定位论》中,最难的是“认识自己”,也就是回答“我是谁?我要去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