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围剿,和平发育期结束,云游戏还给中小游戏商机会吗?
即点即玩的特性可以使用户更便捷地体验玩法,并以玩法而非大品牌、大投入的买量素材选择游戏,中小团队也就更有机会靠小而美的内容取胜。
3.巨头之外的成熟游戏公司
咪咕公司及某美股游戏商开发者认为,布局云游戏往往需要企业负担高额的算力、服务器成本,且企业本身需要具备云计算等相关技术和渠道端、发行端的资源积累。
中小型公司,很难玩得转。
这么看来,有一定资本技术实力,也有内容、核心用户群的2、3梯队成熟游戏公司才是能在云游戏潮里取得最大收益、挑战格局的一方。
这三类受益者,第一类可以算是理论推导的理想结果。2和3,更实在一些,不过还需要更多合作、借势。
据某上海老牌RPG开发商称,在2021,这种合作、借势大致会有三种选择:
1.和大厂合作,最终加入大厂的技术、生态体系,被收编或被掐死。仅上半年,腾讯已经投了近50家CP,在云游戏C端,被投的动视云已转行服务器租赁,菜鸡也在转型边缘。
2.和同量级、次量级友商合作,共享技术和研、发资源。理论上能做,但容易产生利益纠纷,配合不到位的情况。据业内传言,去年年底有两家上海企业做过这样的合作,不到3个月就分道扬镳。
3.和2010、2014一样,去和没有直接利益冲突的,更为基建服务的运营商合作,吃扶持,也吃相关企业、组织分享的成熟技术、大众用户,并跟随他们对政策的预判。
具体选谁,大部分公司还没想好。
自营?大厂?还是运营商?
不止在游戏业,甚至不止在商业范畴里,只要涉及到“选合作方”的问题,其实核心考量总是那么几个:
1.有共同利益
2.各自想要的核心利益又不完全一样,不冲突
3.对方要有能力帮我得到利益
4.合作结束后,我可以继续选择保持独立
5.我能不能少出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