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漏偏逢连夜雨,恰恰在这个时候房企为了债务不暴雷垂死挣扎挪用了监管资金而导致的烂尾楼让停贷断供出现成了热点新闻,市场信心再次遭受到重创打击。
这些被打击的人群,恰恰是还没背负房贷,还能为新房去化做贡献的优质负债人群。
这群因为还没买房所以储蓄率还不错,杠杆率也不高的人群,是接下楼市能否继续转下去的关键。
所以为什么各地这么着急的推出新的监管措施?
原因就在这,必须出台新政给还没进场的人群打一针强心剂,消除掉那些身上还没背房贷的人对市场烂尾的恐惧,不然一旦这些人停步不前,那这个需要无数个体去消耗储蓄和增加负债的市场,就没办法继续转下去。
但现在的问题是,期房烂尾真的是因为监管政策有漏洞所以需要更新吗?新的政策和制度一定是解决烂尾的灵丹妙药吗?
不是,问题根本不出在政策和制度上,而是管理和执行。
很多时候所谓的监管制度和政策压根不需要创新,你只要能老老实实的把现有的制度彻底执行下去,大多数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之前的烂尾楼是没有资金监管账户吗?是没有具体的政策约束资金的流向吗?是没有具体的负责人来承担责任吗?
不是,该有的都有,设置监管资金的制度不可谓不全面,但是钱就是照旧消失不见了。
这是制度的问题?扯淡,管理制度再好你不执行那就是一张印满文字的A4废纸罢了。
导致烂尾出现的资金监管账户就像一个公共厕所,阿猫阿狗谁掏个块八毛的都能进去转一圈,这种管理这种政策执行力度你还指望资金能安全的待在监管账户里?
所以如果不把执行力度拉起来,再出什么新政,再增加什么条款也不过是镜花水月的存在,房子该烂尾大概率还是跑不了。
3
西安前几天也出台了资金监管新政,里面有这么一款条文。
“不能按期交房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企业将被列为信用差企业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