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土地出让金关联的土地财政,对地方财政而言,有多重要?
中国地方政府的经济逻辑,其实并不复杂。但是弄明白这个经济逻辑,才能把土地财政和土地出让金的问题说清楚。
地方财政大头主要要分两部分:
- 首先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这部分主要是税收,一般用于民生支出,公务员的工资来源也是这个。
- 另一部分就是政府性基金收入,这部分主要是卖地收入,地方会拿着这部分钱, 然后再大规模举债,用于大基建。
一般来说,正常情况下,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规模大致是差不多的。
土地出让金,直白一点就是地方政府调用土地支配的权利,在国家的监督和监管下,创造“城市经营收租生意”以外的独立经营账户“小金库”。
土地出让金的缩水主要影响的就是政府性基金收入。
如果地方的基金支出比较保守,负债并不高,那基金收入减少的情况下只要减缓支出速度(暂停基建),就可以维持稳定的运转。
如果基金支出比较激进,有着很高的负债率,那么这个负债有两个渠道还款,一个是基建本身的运营可以带来回报,比如过路费、景区门票这些,如果基建本身质量较高,即使地卖不出去,这部分负债也不会出问题。
有危险的是,负债搞流量小的地铁公路、水司楼这类的回报很小的项目,那地方就需要从土地财政来还钱了。
对于这部分,如果像水司楼这种及早暴露,那还可能通过转移支付,向上级单位求救的方式解决,暴露晚的,大面积暴露的,那就没办法还款了。
地方政府没办法还款,上级单位也直接给不了钱来帮助,那就进入下一阶段。
地方负债搞的基建项目,负债主要来源是地方银行直接负债,以及向社会发行债券,或者打包进债基里发行给社会。
中国的政府是没有破产的说法的,所以如果出现地方债务出现事实的违约风险或者系统性风险,那么国家是一定会出手进行类似于托底,或者保本偿还的。
但是走到这一步,对于很多管理群体而言,事实上就已经宣告了政治发展生涯已经划上了句号。
这很好理解,就好比集团公司下属分公司的负责人,长期经营都是亏损,还想升职加薪?
所以逻辑其实并不复杂,全看不同城市的地方政府,在土地财政这个地方小金库的经营管理上面的经营水平了,这才有了“土地财政依赖度”的说法,毕竟对于不事生产的国家政府单位来说,土地出让,是为数不多立竿见影,又具备规模创收的选择。
对于很多城市而言,土地出让收入是地方财政的重要收入来源,贡献了地方政府性基金约九成的收入。
高土地财政依赖的城市和地区,作为主要财政收入渠道土地出让收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
趋势预判:关于2022年土地财政的几个提问与分析
第一个问题:2022年下半年,土地财政是否有回暖的可能?
基于当下中国房地产经济去杠杆依然在持续,民营房企的风险释放还在进行,各地楼市去化周转情况低迷的现实情况来看,作为撬动中国房地产经济的源头,土地财政,难言乐观。
一方面,踏入7月,土地市场表现依然不热。
以7月14日成都第二批次土拍为例,从交易的总体情况看,交易的55宗土地中,有35宗土地是底价成交的。成都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两千万人口的省会城市,土拍市场呈较温和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