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用了大概两年的时间,就赶上了星巴克在中国20年的规模。而且从瑞幸目前透露的信息来看,它并不打算停下来。
很容易让人感到怀疑的是:瑞幸的扩张,是盲目狂奔,还是真的有理性的支撑?
无论是咖啡市场过去的变迁,还是未来的前景,都不太好用来回答这个问题。毕竟市场的概述太宏观,而在几年的时间里,咖啡市场其实经历了很多变化。比如三四年前,或许没有人能料到一大批独立咖啡店的崛起。
关于瑞幸开店最好的回答,还是要回归公司本身的经营数据。我们在之前的文章里提到过,衡量效果最关键的是摸透瑞幸的这个公式:总收入=平均销售价格*单店交易用户数*门店数。
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等式右边的三个要素都在持续往好的方向发展。
平均销售价格在2021年下旬开始就稳定在了15元以上,随着自身产品力的增长,发券这种不可持续的烧钱换市场手段显然已被抛弃。
单店交易用户数则在这次的财报中再次创下新高,达到2879人,这其实就是在厚乳系列、生椰拿铁、椰云拿铁……这些不断接力的爆款所带来的高复购和增长所取得的成效。

最后则是门店数,门店数量能否增加,一方面体现的是市场规模是否足够大,另一方面则是自身的运营能力是否能支撑。
二季度净新增615家门店已经证明瑞幸有信心也有能力,去持续加快门店扩张的步伐。
目前瑞幸扩张门店的方式有两种,分别为联营和直营。

先说联营。瑞幸的联营理念跟别家不太一样,不是为了给加盟商卖材料,更多是通过寻找理念相合、熟悉本地市场的伙伴,实现低成本、高质的快速扩张,并长期经营好瑞幸这个品牌。
目前下沉市场虽然存在机会,但同时也面临消费基础不足、管理难度较大、与茶饮竞争等问题。但瑞幸凭借自身的品牌力,很好地实现了对下沉市场的市场教育。
德州蓝莲咖啡主理人曾对咖门称:“瑞幸进入德州比我的店晚了2年,瑞幸来了后,帮助我教育市场,让更多低龄化群体喜欢上咖啡,把我们当地市场的咖啡氛围炒热了。
而根据瑞幸公布的联营战略书显示,瑞幸的联营制度是不收取任何联营费用,但随着联营店毛利的增加也会助推瑞幸整体利润的增加。
这种联营模式,既体现了瑞幸对于自身品牌的自信(不收联营费),也使能够享受联营带来超额的利润,一个词总结就是“共赢式扩张”。
其次,瑞幸的直营门店的净增加数也在加速增长。
为保证门店的经营质量,瑞幸通过大数据选址,结合内外部数据生成外卖热力图,提高选址质量。不是让顾客找门店,而是让门店找顾客,顾客在哪就去哪里开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