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因素当然主要还是资本账户管理,因为人民币本身处于有幅度管控的汇率管理制度之中,不是完全市场化的。在资本账户管理的前提之下,无论对于数字货币,还是普通货币,这会是一个障碍。但这个其实是能突破的,比如北京冬奥会期间,外国友人用数字人民币在我国进行消费。可见,以外国人士在国内的消费性活动为出发点,可能会比较容易突破,也不会违背资本账户的管理规定。以义乌的小额贸易为例,目前我们正在研究小额贸易是否能用数字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挑战仍然是资本账户的管理,在这个前提之下,可能会采用较中庸的方式,从个人消费出发,然后到外籍人士在中国的现金使用,可能再到个人信贷,或者是小额贸易清算,在不同的领域去做突破,逐步推进。
数字人民币定向用途之辩
保障金融合约与财政补贴资金流向
南都:回顾数字人民币的诞生和推广过程,会注意到社会上有一些声音,就是担心被限制资金的用途,甚至“回到粮票时代”,如何看待这种意见?
张纯信:我几乎是持相反的观点。因为央行对于数字人民币表态的非常清楚,央行数字货币就是M0,替代的对象是现钞,所以现钞不存在的这些限制,数字人民币同样不受到限制,所以我认为不需要有这方面的担心,比如说,一个人的薪酬由数字人民币发放,那它就是钞票。
但有可能在金融服务使用场景指定货币用途,比方说放贷,某个小公司到银行去借钱,要买个机器设备,借钱时是要承诺用途的,但目前因为银行给的是现金,企业主到底将该笔费用用于购买机器设备,用于做研发或企业扩张,甚至用于娱乐或业务招待是不容易核实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数字人民币有能力发挥一种作用,让贷款用于指定用途。因为数字人民币是可编程的,比如说你这笔贷款要去买粮食,那就看你支付的对象是不是一个农业公司,如果是农业公司,就允许你支付。所以这个可编程化的特点可能会被解读为有限制,但是我认为是在金融产品跟金融服务的场景下才会有的,金融产品跟金融服务本身就有用途上的限制,比如不能把用来盖楼的钱拿去娱乐,现有的金融体系也有这个限制,但是现有的金融体系很难去监管、制约到使用者到底把这个钱用在哪里。所以我认为这个其实是数字人民币的功能,而不是它的一个限制,它的功能是使得我们可以更准确、有效地去履行我们本就该履行的对于金融服务或是金融产品的使用承诺。又比如说国家有补贴发放,补贴是让人民群众买物资,那每个人该拿多少物资,数字人民币可以保障每一个居民都拿到,同时保障使用的用途。
所以总的来说,在金融服务或者国家补贴上,数字人民币确实会有这样的使用功能,但在日常老百姓的消费上,在数字人民币本身的使用上,它不会有这种所谓的限制,我并不会有这个疑虑。但是一旦与某一个金融合约绑定,有金融服务跟金融承诺的前提之下,或者在补贴使用上,数字人民币如果能发挥这样的功能,我认为是个好事情。
南都:在当前经济形势背景下,有地方政府为了刺激消费,或者为了推广数字人民币,直接发放数字人民币红包,但会指定商户并限制使用时间,如果归为补贴一类,是否合理?
张纯信:它也可能是一个补贴的方式,用来刺激消费,比如说政府少收税,希望老百姓用于实体消费,而不是存起来或拿去国外旅游。但我必须厘清一点,现在各地的数字人民币可能是比较象征性的,像试点沙盒的用途,会做得相对狭窄,使用场景并不广泛,甚至很多商店目前为止根本都没有办法使用数字人民币。
我刚刚讲的数字人民币用途是更宏观的,从将来宏观调控、财政策略的视角来谈,确实是一个好的事情,就是它有确定用途的。因为在财政上,我们刺激宏观经济时,需要更精准,比如说刺激消费的相关补贴,如果有一半的人拿到钱之后去存款了,这就变成要发双倍的补贴才能够达到想要的效果,财政压力也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