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来源:CEIC
虽然今年初深圳迅速及时的封城一度为它赢得了很好的口碑,甚至被赞誉为“中国城市真正的天花板”,但深圳一轮轮的硬核防疫虽然避免了上海封城那样的停摆,但也难免影响经济活动,尤其是它作为一座依靠外来移民撑起来的新兴城市,原本就更需要人力和资本源源不断地流入,当这种流动受阻碍时,深圳可能比其它城市更为脆弱。
这也意味着,深圳虽然因为相当多的工作机会而吸引无数人才涌入,但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的成交量都显示,很多人并没有打算在深圳安家。2020年人口普查显示,深圳常住人口高达1756万,只比广州(1868万)少6%,但今年7-8月,深圳新房分别仅成交3317套和2216套,而广州高达6676套和7088套,几乎是其两三倍。并且这绝非新现象:2019年以来这四年,广州平均每月新房成交7302套、9230套、9613套,今年1-8月平均也有6524套,分别比深圳高131%、144%、120%和137%。
虽然口号说“来的都是深圳人”,这座城市也被看作是“打工人的天堂”,但现实的数字表明,很多人才来到这里是为了赚钱,但或是不能(比如房价太贵),或是不愿,他们没能真正在这里留下来安居乐业。这种“大进大出”的模式或许一度也能为深圳招来源源不断的劳动力,却不怎么需要为他们考虑养老,但可想而知也不利于人们发挥出全部潜力,因为如果他们不能安定下来,无法为当地生活做什么长远规划,当然也就谈不上为这座城市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在这一轮楼市冷却之后,更多人也会回归理性,既然如今赚钱不容易,去哪个城市生活、买一套什么样的房子,当然也就更值得再三掂量。从目前来看,一线城市的房地产调控和落户政策仍会相对较紧张,三四线城市则可能工作机会和楼市需求都不足,成都、武汉、苏州、杭州等二线城市对很多人来说,也许机会更好。
当然,这最终仍取决于当地提供什么样的公共服务、以什么条件和态度来吸引外来人才,这甚至可能成为决定未来十年国内城市兴衰的一个真正关键。因为如果土地财政难以为继,城市的发展就得回归“人的城市化”,毕竟只有人才能推动产业发展,带来健康的税收结构,这将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越是能吸引到人才流入的城市,将越有能力改善城市生态,这又会反过来吸引到更多更高端的人才。从这一意义上说,不仅楼市是城市兴衰的晴雨表,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也将决定楼市的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