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危机爆发后,政府总是做出错误的决策。
8、危机的发展有特定的路径。开始是大幅跳水,然后失业率上升,社会矛盾激化,经济问题变为政治和军事领域问题。
政府面临超高的负债率,会采用紧缩政策,问题会随着去杠杆,然后货币贬值和债务重组得以缓解。随之而来的是通胀和股市繁荣,带来经济复苏的假象。但很快,就会二次探底。(现在好像是货币贬值和债务重组阶段)
国内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向外部推卸责任或转移。
大萧条是德国民选出了总统以及二战。08年危机的发展是美国向欧洲蔓延。
9、危机只有在最困难的阶段,才会倒逼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表现为重大的理论创新。大萧条出现的凯恩斯理论。08年危机目前还是凯恩斯理论在发挥效应,但是很多新的经济理论层出不穷。
10、危机具有强大的再分配效应。会引起国力的转移和经济秩序的重大变化。大萧条国际中心由欧洲转向美洲。08年危机的话(中国和美国争第一第二)。
以上是二次世界级别经济危机的不同点和共同点。
想一想我们国家现在为什么鼓励科研成果转化,为什么鼓励科技创新,就是希望寻找新的科技进步,新的产业发展,以带来下一次繁荣。
我们为什么在2018年全国性去杠杆,为什么在2020年给房地产设置三道红线。就是因为超高的负债率。
为什么会有中美贸易战,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东西方摩擦?因为这是危机的必然结果。
从这二次世界级别的危机,可以得到研究结论如下:
1、经济经历由技术长周期驱动的繁荣后,必然进入深度调整阶段,乃至发生大的危机。
路径是:供大于求,产能过剩,回报率下降,经济下行。最后发生危机。比如现在的房地产、互联网?
2、过度举债刺激需求是维持“虚假繁荣”,只是推迟了危机的发生。私人债务、公共债务、金融部门高杠杆等扩张消费和投资需求。
3、经济繁荣期的收入分配不公等社会问题,为危机的发生和过度举债提供了土壤。需求持续萎缩。生产需求不匹配加重。
4、防范和化解危机的根本方法在于:技术变革,产业转型,社会政策调整。
5、货币金融环境可能助长债务经济,放大周期。比如股市泡沫,房地产泡沫等。
6、市场参与者的非理性行为、西方竞选的短视化、资本化为危机孕育和推波助澜。
7、应对全球危机,比如会伴随国家间激烈的博弈和较量。对商品、市场、资源的争夺会成为主导国际经济关系的首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