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汇源官方旗舰店表示,感谢大家对国货的支持,会积极听取粉丝意见,请大家理性消费。10月11日,“汇源翻红”话题登上不少平台的热搜榜,汇源百分百系列负责人朱志超回应称:“再次感谢大家对国货的支持,希望大家理性消费、按需购买。”

来源:汇源果汁官微
自2021年退市后,申请破产重整的汇源一直在努力重回大众视野。2021年7月,汇源为遭受暴雨灾害的河南捐赠了100万元赈灾物资(饮用水和果汁等产品),收获了网友的一致好评;2022年,汇源广告多年后再登央视春晚时段。
汇源也是继鸿星尔克、蜂花后又一被“野性消费”的国货品牌。据第三方数据,捐赠物资的消息传出不久,汇源果汁开了两场直播,累计销售突破亿元,增长粉丝千万,多款产品售罄,以至于出现不少商品只能先拍下、一个月内发货的火爆场面。
尽管深陷债务泥潭10余年,但从数据来看,汇源近两年的经营状况正在好转。官方数据显示,汇源2021年度实现销售收入同比2020年增长49.7%,毛利率同比增长至39.5%;2022年1~4月,汇源品牌业务销售线上产品收入增长200%以上。
跌跌撞撞三十年,朱新礼时代结束
创始人朱新礼曾对外表示,汇源果汁长期以来都坚持用水果现榨,保障果汁的纯度。就是这样一家企业,过往30年的发展历程却是跌跌撞撞。
成立于1992年的汇源,其前身是一家濒临倒闭的县办罐头厂。创始人朱新礼接手这家工厂后,通过补偿贸易的方式引进先进的生产线,打开了产品销路,短短两年时间,汇源就成功扭亏为盈。1994年,朱新礼带领三十余人来到北京,开始进军国内饮料市场。

摄影:史小兵
1996年,汇源以7000万元的价格,拿下了央视5秒钟的广告权,自此,“有汇源才叫过年”的春节广告语深入人心。2000年,汇源以23%的市场份额高居果汁产业榜首。此后几年,汇源果汁市场份额稳居国内第一,就连可口可乐也不是它的对手。
2007年2月,汇源果汁作为首家果汁类企业登陆港交所,筹集资金超过24亿港元,创造了该年港交所最大规模的IPO。但命运也由此转折。在国内果汁市场正酣、可口可乐有意扩大市场份额的当口,汇源在果汁市场的冠军地位以及全国化销售体系,引起了可口可乐的注意。
2008年,可口可乐宣布以总价约24亿美元的代价,收购汇源果汁所有股份。据媒体报道,若交易达成,朱新礼可以套现70多亿元。汇源准备“卖身”外资的行为,犹如一盆凉水浇在了民族自豪感高涨的国人心头,朱新礼一番“当孩子养,当猪卖”的言论更是加剧了争议。
2009年3月28日,商务部以“反垄断”为由叫停了这桩并购案。就像急速狂奔的列车突然踩了刹车,2009年汇源业绩首次出现亏损,净利润为-0.99亿元。而在收购传出的2008年,汇源总收入为28.197亿元,净利润为8890万元。
心急的朱新礼“求购”失败,成为汇源走向没落的致命一击。为了促成收购,汇源果汁一边裁撤下游的销售体系,一边加速扩张,大举投资果汁原料生产基地,希望未来能转为可口可乐的果汁原料提供商。并购流产后,汇源果汁高举高打的原产地投资计划戛然而止。
数据显示,当时汇源果汁全国21个销售大区的21名省级经理已基本离职,员工人数从2007年底的9722人减少到2008年底的4935人,销售人员从3926人减少到仅剩1160人。这几乎意味着,汇源彻底打翻了原本的品牌销售底子。
并购失败后,汇源为了保持正常经营,不得不再次举债重建经销体系。前后两次折腾,汇源元气大伤。此后10年,汇源业绩急转直下,连年亏损,资金链持续承压,并在2018年因百亿债务压力,爆发经营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