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盗墓笔记》中,人体内嗜血的“草虱”令人印象深刻。它的原型“滴答”也活跃在现实生活中。它的大小和跳蚤差不多。咬入宿主后会继续吸血,身体也会相应膨胀。它携带多种感染人体的病原体,可导致局部损伤或一些蜱传疾病,并可能致命。
蜱在中国分布广泛。随着天气变热,蜱进入活动高峰期,相关的蜱传疾病也频繁发生。5月27日,河南信阳市潢川县刘天桥村的黄先生向本报反映,近日,包括其父亲在内的三位老人因“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俗称“扁虱病”)去世。另一人正在接受治疗。黄先生说,之前同村有一位老人死于蜱虫疾病,包括黄先生父亲在内的三位老人都曾帮助清理和给死者穿衣。接受治疗的患者都曾看望过老人,并与老人有过密切接触。
“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是由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自然流行性疾病,通常由蜱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或血性分泌物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但也有病毒学家指出,总体而言,类似的传播事件“相对罕见”。
“去年,村里一位老人被蜱虫咬死了,但我们村以前从未发生过多人感染的情况。”该村天桥党支部书记许说,目前,村里每天都进行消毒工作,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信阳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和潢川县领导已前往当地了解情况。信阳疾控中心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向潢川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科咨询后,对方表示已了解情况,将于近期前往调查。
一个老人因为蜱虫疾病去世了,很多人死了或者生病了
据黄先生介绍,同村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黄成(化名)发高烧。他一开始以为只是重感冒,但还是去了县医院治疗。随后被送往信阳市中心医院确诊为“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俗称“扁虱病”)。他情况危急,无法抢救。回村后于5月5日病逝。根据当地习俗,死者在下葬前应该得到一件寿衣。6日,在皇城家人的要求下,黄先生的父亲黄华(化名)等人前往皇城家中帮忙。
11日葬礼结束后,66岁的黄华感到身体不适。"起初,他觉得走路很无聊,还发了低烧。"黄先生说,当时他在外地,母亲以为是常见病,没在意。没想到,父亲很快转为高烧,在当地私人诊所输液后仍不见好转。随后,黄先生的母亲带着黄华到镇上的一家医院检查。医生说怀疑是蜱虫病,需要去市级医院治疗。15日,黄先生的母亲将丈夫送到信阳990医院治疗。经过多次检查,她被诊断为“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病情严重。
黄先生说,当主治医生得知同村老人因为蜱虫病去世后,就询问是否还有其他人有类似症状。黄先生的母亲打电话询问后,发现另外两位帮忙清理尸体、换寿衣的老人也出现了高烧症状。
黄先生父亲住院检查报告。缔约方提供的照片
经过多日治疗,黄先生协调将父亲转至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以下简称“协和医院”)。但父亲的状态越来越差,意识有些模糊,还在发高烧。5月26日下午不幸去世。
生活在商城县的80岁老人杨老汉(华姓)是皇城的叔叔。他之前帮死者清洗、穿衣,后于5月20日因类似病症去世。他的孙子杨(化名)介绍,杨老汉过去身体很好,从来不吃药看病。然而,在皇城离葬礼还有一两天的时候,我就开始发烧了,全身都感到疼痛和疲劳。杨老汉一个人住在老房子里,邻居17号发现他身体异常后跑去通知了他。
杨说,杨老汉先被送到镇医院,发现血压很低,随后转到信阳990医院治疗,并做了蜱病相关检测。第二天检测结果为阴性,19日检测阳性后开始输液药物。19日夜间,老人出现抽搐、大小便失禁、意识模糊等症状。,获救后略有好转。20日凌晨5时许,老人不幸去世。
杨告诉该报,杨老汉入院后,黄成的儿子将两名涉案亲属送往同一家医院治疗。其中一个是黄成的哥哥,他之前帮死者清理过自己,穿过衣服。杨说,黄成的儿子在聊天中明确提到黄成在中心医院被确诊为蜱病,但老人不太相信,认为可能是被其他病毒感染。
杨老汉的出院通知。缔约方提供的照片
黄先生说,杨老汉去世后,黄成的哥哥和黄华相继去世,三人都已60多岁。皇城的另一名亲属正在接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