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php?url=https://img01.71396.com/2021/0817/89e30406e3f0b3c6.jpg)
2011年,口服小分子ATP竞争性ALK抑制剂克唑替尼(Crizotinib)被FDA批准用于治疗ALK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这是第一款针对ALK突变的靶向治疗药物,为ALK靶点的靶向治疗揭开序幕。
之后,随着研究的深入,又相继出现了了二代ALK靶向药物塞瑞替尼(Ceritinib)、阿来替尼(Alectinib)、布加替尼(Brigatinib)以及国产的恩沙替尼(Ensartinib)。其中布加替尼(Brigatinib)、以及三代ALK靶向药物劳拉替尼(Lorlatinib)仍尚未在中国上市。目前第四代ALK抑制剂TPX-0131还在早期研发阶段。
与ALK抑制剂研发蓬勃发展相呼应的,则是ALK抑制剂为患者们带来的惊人疗效,也就是它被称为“钻石突变”的原因。
2
ALK抑制剂疗效惊艳,超过60%患者生存期突破5年,无限趋近于“临床治愈”
上文中提到,癌症患者的生存期超过五年在临床治疗中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标志,它意味着癌症患者可能真正治愈了癌症,不再复发;而对任意一款靶向药物来说,哪怕能够提升患者一个月的生存期,也代表着这个药物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毕竟癌症治疗的难度大家都有目共睹。
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凸显出ALK抑制剂惊艳所有人的优异疗效。
在刚刚结束的全球顶尖癌症学术会议,2021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ALK抑制剂最重磅的临床研究,J-ALEX研究公布了其68个月(5.6)年的随访数据。长达5.6年随访的临床数据,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ALK抑制剂让人瞠目的疗效。
![](/img.php?url=https://img01.71396.com/2021/0817/460837413f9a8991.jpg)
J-ALEX研究是一项三期临床研究,共纳入了纳入了207例年龄≥20岁、未经任何ALK靶向药物治疗的ⅢB期或转移及复发性ALK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07例患者分别均分为两组,分别接受ALK抑制剂克唑替尼和ALK抑制剂阿来替尼的治疗。
![](/img.php?url=https://img01.71396.com/2021/0817/a4ee80ff4d5615f8.jpg)
有意思的是,本着人文精神,这个临床实验设置了Cross over机制,如果其中一种靶向药物出现了耐药,可以交换到另一个靶向药物组继续治疗,确保治疗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