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显示,超重肥胖及慢性病问题日趋严重:目前我国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已经超过一半(50.7%),6岁以下和6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0.4%和19.0%。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体重等于或者超出标准体重的10%~20%之间是超重;体重超出正常体重的20%就是肥胖)
超重和肥胖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极度危险因素。
最危险的肥胖并不是四肢的肥胖,而是内脏脂肪过多。虽然看上去这个人并不胖,但是肚子却很大。
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有以下特点:
1、蔬菜水果摄入量远远低于健康标准
2、盐摄入量远远高过健康标准,容易造成血压问题
3、膳食纤维(粗粮)摄入量越来越低
4、油的总量升高,OMEGA3(深海鱼油)摄入偏低,易造成炎症发生。
5、红肉比例高,鸡鸭鱼肉吃得少,猪牛羊肉多
6、钙摄入偏低,主要是指奶喝得少
7、反式脂肪(糕点、点心中含量高)摄入量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孩子。
以上不良饮食习惯,特别是高盐、低膳食纤维、低蔬果的饮食方式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二型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各种恶性肿瘤的重要因素。
要怎样做才能改变自己的健康状况呢?
1、戒烟
2、认真吃好每一顿饭
平衡膳食,食物越丰富越好,每天吃500克蔬菜,一个水果;
粗细搭配,粗粮不要榨成糊;
别吃得过素,三餐都要有肉。红肉白肉交替吃,红肉里的猪里脊、牛肉是不错的蛋白质来源;
每周吃两次深海鱼(三文鱼、沙丁鱼、金枪鱼),可以有效降低体内的炎症环境;
喝两盒牛奶,早晚各一盒,有乳糖不耐的,喝酸奶;
每天吃1个煮鸡蛋;
一小把花生、核桃仁或开心果;
食用油首选橄榄油。
3、每周至少运动三次,每次30分钟,快走6000步。
4、狠抓体重管理
老年人体重标准可以适当放宽,比正常体重增加5%-10%都是合理范围,就是俗称的微胖。太瘦的老年人遇到疾病会缺乏抵抗力。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两个问题:
(1)体重构成:肌肉还是脂肪?
体重合格,但肌肉很少,脂肪很多,可能更危险。
选择可以测量体脂率的体重计或者到专业检测机构测试一下体脂率。
女性的体脂通常比男性高,男性的体脂肪超过25%,女性超过30%属于超重。
(2)脂肪分布,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在腹部?
腰围与身高的比例是预测心脏病风险的最佳参考指标。
无论男女,腰围都应低于身高的一半。
找一个软尺量一下腰围即可,注意,务必把软尺放在肚脐上测量腰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