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签了赔偿协议医院不付钱,法院还按鉴定意见判吗?
案情介绍
患者张某因“右侧腰痛、血尿”于2018年5月10日在被告某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入院诊断为:右肾积水、双肾结石。同年8月22日,被告予张某经尿道输尿管镜检加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加输尿管植入术。原告张某于同年9月2日出院,出院诊断为:右侧输尿管上段结石,右肾积水;双肾结石;前列腺增生。出院后张某仍反复有腰痛、血尿症状,并先后两次入住被告处,经治疗后无好转。 同年11月23日,原告张某在某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并于同年12月4日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回肠膀胱术+盆腔粘连松懈术,出院诊断为:膀胱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前列腺增生。
原告张某认为被告某人民医院存在过错,误诊误治,导致张某伤残,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双方委托司法鉴定后经协商签署调解协议,但被告医院一直未履行付款义务,原告遂诉至当地人民法院。且看审判详情。

患方观点
原告认为:2018年5月至10月,原告因右侧腰痛先后3次在被告某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住院期间,因被告某县人民医院误诊、漏诊,导致“膀胱癌变”未被发现,影响了原告张某正常治疗。某司法鉴定所于2019年9月27日作出司法鉴定意见书认为,被告某县人民医院在对原告张某的诊疗过程中存在过错,参与度为C级,参与度理论数值为30%,应承担相应责任。2020年7月1日,经某县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协调,原、被告达成协议,即由某县人民医院赔偿原告张某医疗费等经济损失260000元。但被告某县人民医院至今未按照协议履行。为维护原告张某的合法权益,特提起诉讼,请求判如所诉。
医方观点
被告认为:原、被告于2020年7月1日签订的书面调解书是进行保险理赔时保险公司要求某县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先行调解以后方可理赔,这样双方在某县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组织下在保险公司业务员邓某协助下(帮忙进行损害赔偿计算)签订的,但该协议签订以后,保险公司又要求被告某县人民医院先行支付协议款项,再进行理赔,导致双方产生争议。被告某县人民医院认为原告张某起诉应当依据鉴定结论,依据本案相关事实,依据证据据实进行理赔计算,请求人民法院依法判决。

双方对医院是否存在过错异议明显,于是申请医疗损害司法鉴定
医疗损害司法鉴定
鉴定意见:1.某县人民医院在对张兆军诊疗过程中存在医疗过错:(1)履行告知义务不当;(2)采取的部分处理措施欠合理。某县人民医院在对张某诊疗过程中存在医疗过错与张某所产生的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该医疗过错在张某军目前的后果中起次要作用,参与度为C级,参与度理论数值为30%。2.被鉴定人张某伤残程度为伤残四级,误工期252日,护理期252日,营养期252日。

法院观点
本院认为,原告某因“右侧腰痛、血尿”在某县人民医院3次住院治疗,诊断为“右肾积水,双肾结石”,原告张某认为被告某县人民医院在诊疗过程中未发现“膀胱癌变”,存在误诊、漏诊,影响了治疗,为此,双方发生争议。经原、被告共同委托,某司法鉴定所鉴定意见为:某县人民医院在对张某诊疗过程中存在履行告知义务不当及采取的部分处理措施欠合理之医疗过错,该医疗过错与张某目前所产生的后果之间是有因果关系的,参与度理论数值为30%。作出该鉴定意见的鉴定机构、鉴定人具有相应鉴定资质,鉴定程序合法,鉴定意见具有依据。因此,被告某县人民医院须在其过错范围内对原告张某造成的合理损失承担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