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欧盟等其他碳市场不同,中国碳市场目前未制定总量控制目标,只是设定了相对总量目标——即以发电企业的发电量为基础,依据一定的基准值,计算出每家企业分得的配额数量;将所有企业的配额量相加,得到全国总的配额量。也就是说,发电量越多,配额总量越多。
在基准值一定的情况下,每家企业得到的配额与其实际排放量相比,是盈余还是亏损,主要与其机组效率、所用煤炭的品质,以及节能减排措施的实施情况等因素相关。每家企业的盈余和亏损情况,决定了整个碳市场的供需情况,有配额盈余的企业可在碳市场销售其配额,配额短缺的企业则需在碳市场购入其缺口量。
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的基准值根据《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确定。该方案还指出,为降低配额缺口较大的企业的履约负担,缺口量20%为企业清缴配额义务的最高限值,超过20%的配额缺口可免于清缴。

一般来说,基准值是以行业平均水平,或者较先进的水平确定。但多位业内人士对《财经》记者说,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的基准值设置不是很严苛,大多数企业获得的配额指标与其实际排放量相比相差无几。
彭博新能源财经表示,为了确保碳市场平稳启动,中国碳市场的配额分配标准稍显宽松。不过,各国碳市场刚启动时配额分配一般都比较宽松,配额价格也偏低。
中国各区域试点碳市场的碳配额交易价格差异较大,在10元-60元/吨之间,均价在20元/吨左右。
对于全国碳交易市场开市后的价格预判,多位业内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预计开市初期碳价可能会在30元/吨左右,略高于试点地区的平均水平,短期内价格会有小幅波动,但从长期看来价格应该会有一定的上涨空间,与碳排放控制愈加严格的趋势相对应。
发电企业则希望初期碳价尽量低。中国最大的火电企业国家能源集团旗下共有159家火电企业纳入全国碳市场,装机规模约占据全国火电的六分之一。初步测算,国家能源集团在全国市场的首个履约期的配额情况略有盈余,不过该集团旗下单个火电企业有亏有盈。“希望全国碳市场初期碳价不高于30元/吨。”国家能源集团碳管理部门负责人肖建平对《财经》记者说。

肖建平认为,中国未建立碳价电价联动机制,碳成本由发电企业独自承担。目前煤价已超过1000元/吨,大部分煤电企业处于或即将进入亏损状态,过高的碳价会给火电企业雪上加霜。
在碳市场的交易量方面,试点市场每年的配额交易量大概占配额总量的5%左右。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伟对《财经》记者说,按这一比例估算,全国碳市场开启前两年每年的交易量将可能保持在2亿-3亿吨左右。待碳期货品种批准上市后,按照50倍左右的杠杆放大,全国碳市场年交易量预计能达到百亿吨,达到甚至超过欧盟碳市场的交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