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海外市场贡献主要收入的是拉美地区。在海外市场,滴滴不仅提供网约车服务,还有外卖、快递等服务。外卖服务未来可能会为滴滴带来新的增长,2020年,Uber的外卖收入已经超过了网约车,主要依靠收购外卖平台公司Postmates。
出行业务的监管风险
招股书中,滴滴提到目前公司遭遇的最大挑战,是2018年发生的两起顺风车安全事故,这迫使滴滴将重心从业务增长转移到业务安全上。
到今天,安全仍然是悬在滴滴头上的一把刀,此外,在出行领域,滴滴还面临监管压力。多位滴滴专车司机告诉《财经》记者,即使是专车,也会被查车,尤其是机场火车站,几乎每天都查,查到就被扣车罚款。
招股书提到,滴滴平台上的司机、车辆可能无法持有相关行政辖区的执照、许可。一位专车司机表示,办理营运车辆许可证流程复杂,需要有人证和车证,个人去办耗时长,如果找机构办,价格贵。不过他提到,“滴滴现在的做法是,如果因为被查车罚款,滴滴可以报销费用。”
此外,滴滴还面临反垄断压力,今年4月,市场监管总局对互联网领域九起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作出行政处罚,滴滴相关公司收到三张罚单。
滴滴在招股书中也提到,监管可能会导致公司受到罚款、限制或修改业务惯例、损害声誉,并对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前景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滴滴还表示,为了遵守反垄断或其他法律法规,以及未来可能颁布的新反垄断法律法规,公司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和精力,包括重组相关业务、改变业务流程和调整投资活动,对公司的业务、增长前景和声誉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目前滴滴业务覆盖4000个城镇,也意味着面临各地区不同,甚至有时相互矛盾的法律、监管。招股书提到,共享交通业仍在早期的发展阶段,新出现的问题可能会催生新的法律、规章,现有法律的解读及实行也带来不确定性,例如,在滴滴业务的重要区域市场北京,北京相关监管机构要求滴滴司机为北京户口持有人,并要求滴滴重新评估与司机的劳务关系。
滴滴平台上的司机并不属于滴滴的雇员,已经有不少地区的政府机构都对网约车司机的分类提出质疑。招股书中提到,滴滴可能会因此卷入法律诉讼,以及劳工、社会保障和税务机关的调查或审计。滴滴可能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商业模式,影响难以估算。同时,中国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和更严格的劳动法律法规的执行,可能会对业务和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