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生理因素
抑郁症的生理因素,主要包括:家族遗传原因、大脑结构原因、神经信号原因等。
抑郁症患者的亲属同样患抑郁症的概率,比一般人群高出10到30倍。
丘吉尔的先祖,和他的父亲,都有明显的抑郁症。他家族的7位公爵中,就有5位是抑郁症患者。
科学家们曾经利用核磁共振脑成像技术,分析对比了抑郁症患者和正常人的大脑,最终发现,抑郁症患者大脑中负责理性的区域活动减弱了,而负责感情的区域活跃度增加。也就是说,抑郁症患者如果遇到一个悲伤、愤怒或恐惧等的情绪的问题,情绪会比一般人要大,并且他/她的理性控制不了。
医学上还有一个相对比较主流的说法是,抑郁症是人脑中的三种神经递质——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相对减少引起的。
而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都是促使人兴奋、愉悦的物质。抑郁症的人,体内的愉悦因子太少,因此,他们持续的低落、沮丧、自我否定、毫无成就感也就产生了。
抑郁症的长期环境原因
抑郁症的状态,可以总结成“三无”——无价值,无助,无望。
- 无价值,是对现状的认知,认为自己和自己身处的世界毫无用处。
- 无助,是对自己行为的认知,认为不管做什么都不可能改变这种无价值感。
- 无望,是对未来的认知,认为不管未来怎样,自己的困境都不可能改变。
这种“干什么都没有用,都改变不了现状”心理,被心理学家称作“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的经历,确实会在人类当中引发类似于抑郁症的表现。
比如童年时期的家庭暴力和被忽略,童年时期的弱小自己,和暴力的父母(多数是父亲)的强大的鲜明对比,让孩子产生“怎么做都摆脱不了被动挨打的命运”的想法,就可能会导致非常强烈的习得性无助。
童年阶段遭遇过家庭暴力的孩子,成年后患上抑郁症的概率要大大增加,试图自杀的概率更是高出近10倍。这种暴力,还包括过度忽视的“冷暴力”。
很多研究发现,早期的生命创伤,包括身体虐待、性虐待等,都会为抑郁症、焦虑症的缓慢蔓延提供温床。
丘吉尔出生时是个早产儿,据说,在手忙脚乱中迎接了他的到来,母亲根本不管他,完全将他交给了保姆。幼年时,父亲忙于政治,母亲忙于社交应酬,同时冷落了他们的孩子。丘吉尔在学校念书的时候,无论怎么写信给母亲要求回信或探望,都没有收到过任何回应;在印度服役三年期间,母亲只写过两封报丧信。父母冷落疏忽的结果,就是丘吉尔一直没有能够建立内在的自信。晚年时丘吉尔已名满天下,他却对妹妹说:“我的成就极多,到头来却一事无成。”

丘吉尔:如果你必须经过地狱,那就继续前行吧!
当一个成年人遇到亲人的意外去世、巨大的自然灾害之后,也会产生很强的抑郁情绪,甚至很多人常年都难以走出来。也是因为这种习得性无助——我做什么都不能让他/她起死回生,不能让时光倒流。
再推广一下,如果一个人遇到了不管青红皂白,就喜欢羞辱、批评,不管怎么努力都认为自己不好的父母、老师、领导,又或者是遇到了怎么追求都得不到回应的男神、女神,也可能会引发习得性无助。
并不是只有这些显而易见的打击,才会引发习得性无助。每一个人,都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敏感地带”。你觉得可以承受的事情,也许对另一个人来说就是引发习得性无助的痛点。所谓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所以,当一个人发现自己不管做什么都没有用,对所有事情失去了控制能力的时候,心理模式就可能会向习得性无助转变,进而向抑郁症的方向转变,这就是抑郁症是心理原因。
我们应该“惯着”抑郁症人群吗?
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本能习惯。抑郁症由于没有确切的诊断指标,只靠几张量表和医生的主观判断,很容易让人怀疑,这种疾病是不是真的存在,是不是人主观上不想做事情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