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暴晒2天引发的急性肾衰竭,夏天到了,请一定引起注意
天津大学泰达医院 李青
22岁的大壮是天津港的重型汽车维修工,按他自己的话说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室外抡大锤,当然还有其他体力活。
这几天天津突然变热,而且阳光出奇的充足。周五这天他在阳光直射下抡了一天大锤,到了晚上就感觉上臂和腹部肌肉痉挛、疼痛。他一直从事这个工作,只是前一段时间休假,这是休假后第一天上班,歇了一个月突然再干原来的活,出现肌肉疼痛也不是什么稀罕事,所以他没太在意。周六又干了一天,下班后可就顶不住了,全身肌肉痉挛疼痛,尿少,而且尿出的尿就像冰红茶一样,赶紧来我院急诊就医。
来院后检查发现,体温37.3℃,血肌酐398µmol/L(正常值58~110µmol/L),白细胞和肌酸激酶也明显升高,考虑急性肾衰竭、急性肌溶解而收入院。
住院后检查发现,除了这些指标高之外,还有代谢性酸中毒等,我们紧急给他补液、纠正酸中毒等治疗,到周一血肌酐就降到来正常,但肌酸激酶仍然较高,不过已经脱离了危险。
高温下抡大锤就能抡出急性肾衰竭,这让人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
这种情况专业上叫“热应激性肾病”,高温、阳光直射,大量出汗脱水,血容量严重不足,尿液浓缩等,加上横纹肌溶解,诸多饮食综合起来引发急性肾损伤。
这是一种新型的肾脏病。最早于2002年被萨尔瓦多一家医院的住院医师首先报道。主要见于中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年轻的男性甘蔗工人,其它职业比如建筑工人、农场主、棉花工人和矿工等相对较少见。热应激性肾病主要表现为无症状性血肌酐升高,无或少量蛋白尿,偶见镜下血尿;轻度贫血,低钾血症和高尿酸血症也较常见。反复发作者几年之内便进展到尿毒症,由于当地经济落后,透析(肾脏替代治疗)条件有限,所以大量的患者死亡。
2012年,在哥斯达黎加的一个研讨会上,正式将热应激及慢性复发性脱水导致的肾脏病定义为“热应激性肾病”。发病与反复暴晒伴体力消耗和脱水有关,南美国家更多见。随着全球变暖和水缺乏问题的加重在全球蔓延,其他地区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受累人群大多为炎热地区、重体力户外工作的年轻男性,高发年龄为30~5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