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近几年来国家大力推广发展,人民也越来越接受中医药治疗,主要源于其有以下几大优点:
①安全、毒副作用小
中药由草本植物、矿物、动物等组成,都是天然生长而成,未经过多的人工制剂程序,因此有害成分较少,对肝肾功能的损害较小,而西药较多的是人工生物合成制剂,对肝肾功能代谢损害较大。
②治病求本,全面兼顾
中医讲究的是整体观念,注重全面调补,因此临床在针对某个疾病治疗的同时会加入一些调补中药,帮助人体体质提升。
③因人制宜,私人定制
众所周知,中医讲究辨证论治,相同的疾病证型不同,患者体质不同,患病季节不同,都会影响中药的变化,因此都是每次开方都是针对个人病情,私人订制。
④胃肠道刺激相对较小
西药很多对胃粘膜都是有刺激损伤的,所以都要搭配护胃药物合用,而中药虽然部分也对胃肠道有刺激,但是损害相对较小,并且可以选择替代药材。

由于有着这些优势,越来越多的人更乐于接受中药治疗和调理,但是,其中又产生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经常会被问到—— “医生,那这个中药我要怎么吃呢”,而临床中医生的工作是很繁忙的,有时候没有太多时间仔细交代,往往医生说过一遍你还没有记住,后面的患者就已经在催了,

那么,今天我就总结分享给大家,大家仔细看完应该就知道以后各种中药应该如何服用了
首先,给大家介绍服药时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①空腹服用
空腹时服用的主要为补益类的中药方,一般含有黄芪、人参、当归、熟地等各类补药,因为药味甘甜,容易滋腻脾胃,适合在空腹时吸收。
②饭前服用
一般在饭前半个小时服药,主要是针对治疗肠道疾病用药,因为,在胃空状态下,药液能直接与消化道黏膜接触,较快通过胃入肠,从而较多地被吸收而发挥作用,不致受胃内食物稀释而影响药效。
③饭后服用
一般在饭后1个小时后服药,主要针对是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药方子,因为可能对胃粘膜产生刺激,饭后服用可以减少刺激,保护胃肠道。
④睡前服用
一般在睡前半个小时服用,主要是针对一些养心安神、镇静安眠的药物可在此时服用,因为夜晚阳气内藏,阴气外出,适合安神睡眠。

其次,给大家介绍服药时的温度,有以下几种分类:
①温服
大多数的中药都是以温服为主,同样还有一些对胃肠道产生刺激的中药方子,胃喜温恶寒,温服能够和胃益脾,减轻胃肠刺激。
②热服
一般而言,热服药物主要针对于一些治疗寒证的热性方剂,如外感风寒时需热服增强解表作用帮助排汗,补阳药物热服增强补阳散寒的作用。
③冷服
冷服是指中药放凉后服用,主要针对一些热性病证,用清热、解毒、凉血的中药方剂,这类药物一般都比较苦。

然后,给大家介绍每次服药的剂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①一剂1次
在病情较为严重,急性发病的时候,适合一剂1次服用,300-400ml,可以保证足够的药物浓度,能够保证药物疗效。
②一剂2次
这是平时我们常用的服用剂量,200-300ml每次,适合普通患者及慢性调养的情况。
③一剂多次
适合呕吐的情况下服药,可以少量服入,可以避免药物呕出,应少量多次,先多后少。

最后,分享给大家一些服用中药的常见注意事项:
1、服用中药汤剂时应忌烟酒,忌食辛、辣、油、腻等食物。
2、皮肤病及创伤患者应忌食鱼虾腥食物和刺激性食物。
3、若与西药联用,应与西药错开时间服用。
4、服用中药时不要吃白萝卜哦,因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特别是服用滋补类中药时,吃萝卜会降低补药的效果使其失去补益的作用而达不到治疗目的。
5、服药期间不饮用浓茶,茶叶里含有鞣酸,浓茶里含的鞣酸更多,与中药同服时会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