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养生保健

为什么说学习传统文化有助于身体健康

jbF拜客生活常识网

传统文学有时在记录美与乐,有时也在记录愁与忧,但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他们都是在记录心灵的生活。记得《觉醒年代》里辜鸿铭这样说过,“什么是真正的中国人?真正的中国人是有着赤子之心和成人之思,过着心灵生活的人。中国人的精神是永葆青春的精神,是不朽的民族魂。中国人精神不朽的秘密,就是中国人的心灵和理智的完美和谐”。中国的传统文学便是承担起了丰富中国人心灵生活的这一重任,他以精妙的文字记录了中华大地几千年来千千万万颗赤子之心,虽时过境迁,我们仍可以神交古人,在古典文学里把心打磨的晶莹剔透,让我们的精神永葆青春。jbF拜客生活常识网

jbF拜客生活常识网

第三类是哲学著作。哲学是对基本和普遍问题研究的一门学科,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它囊括了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对人类命运的关怀,致力于探索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可持续发展。健康应该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让我们看看是否能够在古典哲学书籍中能找到保持健康的方法jbF拜客生活常识网

《大学》里面讲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做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知止“我觉得可以理解为要对自己的能力和目标要有明晰的边界感,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想要什么、什么不能做、什么不能要,然后我们才能定下神来,安静的去思考,安静的去做很多时候感到心浮气躁,其中一个重大原因就是这也想要,那也想要,对自己的能力和目标没有清晰得认识。心能安静下来,我们的身体才能处于平衡的状态,中医养生理论告诉我们,平衡是金,身体处于平衡的状态,才能有助于保持身体的健康。jbF拜客生活常识网

《道德经》第七章,“天地长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说天地长生久寿,因为其安静,施不求报,圣人也是如此。jbF拜客生活常识网

再看《传习录》中<徐爱录>有这样一段,”常人不能无私意障碍,所以须用'致知''格物'之功,胜私复理,即心之良知更无障碍,得以充塞流行”。意思是一般人都会有私心,所以就要用格物致知的方式,克服私心、恢复天理。心体的良知再也没有什么障碍,充满心田,人的经络便畅通了,才能自如的工作生活。人的器官为什么会病变,从中医角度有两大原因,第一是气血不足,第二是经络不通。我们可以看到,“致良知”也就是保持善良有助于经络畅通,自然有助于身体健康了。jbF拜客生活常识网

jbF拜客生活常识网

再说佛学,它是一门解脱的学问,它的内容浩瀚无边、包罗万象。笔者不是佛教徒,也只是读过《心经》、《金刚经》、《楞严经》《地藏经》几本经书,当然据说这几本也是最经典的经书了。个人认为,佛学是修心之学,偶尔读一下确实能够帮助我们找回一颗赤子之心、如如不动之心。《金刚经》有云,“不住相布施,福德不可思量“,我的理解是,一个人如果不图回报、不拘泥于形式的为社会做贡献,福气多到无法衡量。看样要想有福气,还是要多学雷锋、做好事、当好人。中国近代高僧虚云老和尚德高望重,一生致力于弘扬佛法、利济群生,119岁圆寂。当然,选择诵读佛教经典,更多的是领略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当一个人能够参透了世间万物,自然能够养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态度,从而笑看人生的种种得失。而这恰恰是高僧往往能够长寿的秘诀。jbF拜客生活常识网

无论是儒学、道学、佛学,都是外界问题向内心寻求答案的学问,让我们心中装着他人,心里充满爱,并且不断的修正和打磨自己的内心,找回自己的赤子之心、天地灵性。记得听过道家这样一个观点,经络不通从根本上讲,其实就是心里有障碍了,心里有一处不通,身体就会有一处经络堵塞,体内的阳气就不能正常的传递到对应的器官,人就会容易得病。那什么东西会堵塞我们的心呢?

相关阅读:

  • 老年人四季食补
  • 明日立夏:一年中养心的黄金期,记得做好4件事,解郁化浊祛
  • 吃饭有讲究,一日三餐吃什么,怎么吃更健康
  • 明日小满:清热滋阴的时节到了,记得做好2件事,祛除体内的
  • 《千金方》食疗(一)
  • 男子喝珍藏三年的“药酒”肾衰险丢命,哪些药物不能泡酒
  • 出汗等于排毒?警惕这个夏季养生误区
  • “五毒月”、“九毒日”来临?传统习俗与禁忌,非常有必要
  • 健康科普丨火麦连天防中暑
  • 健康科普丨高温天气防中暑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