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心律失常,要根据心律失常的引发因素去进行调理,首先就是要保持好的生活习惯,其次要有一个健康的饮食习惯,再者就是在做锻炼的时候一定要适当,也就是注意适当活动身体,千万不要做一些太过刺激或者是太过剧烈的运动,否则就很容易再次引发心律失常。由于很多人对心律失常这种疾病的预防措施并不了解,导致生活中患上心律失常的患者越来越多。虽然说这种疾病想要避免发生时非常困难的,但是,只要大家能够在生活中做好适当的预防措施,还是可以降低疾病的发生率的。那么,心律失常日常注意什么?日常注意3个方面可避免心率失常,下面我们就针对这个问题来进行简单的了解和认识。
第一、平时要保持稳定平和的情绪,放松的精神以及不过度紧张也是预防心律失常的关键点。特别是精神因素中的紧张情绪最容易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因此,建议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遇到小事不要过于计较,一定要保持积极的心态。
第二、生活中应该加强自我监测,一般来说心律失常早期的症状是可以进行自我诊断的。比如说出现了心悸,摸脉的时候出现了缺脉等症状,平时感到头晕无力就应该提高警惕,及时去医院进行就诊。因为早期心律失常可以很好的得到控制,并且也可以尽早进行预防和防治,避免再次发生心律失常。
第三、平时应该注意劳逸结合,贪逸过度或者是劳累过度都有可能会导致气血运行受阻,从而引发心律失常,因此,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
心律失常的预防措施比较多,除了以上三种措施之外,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还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生活环境。我们都知道心律失常的发生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才能有效的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
最后我们来说说心律失常的治疗。
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一般情况下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方法,药物治疗作为最基本的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之前,首先应该到医院接受检查,在查明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了解及其严重程度的前提下,才能够实施药物治疗,同时患者还应该避免有过重的心理负担。
在中医系统中,对心律失常的认识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林谦教授介绍,络病理论在传承祖国医学丰富的心悸治疗经验基础上,提出了“承制调平”理念,强调了将人体作为一个整体及机体内在的平衡,认为治疗心律失常的原则为“温清通补”,吴以岭院士团队在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制了参松养心。系列循证医学研究证实了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一项纳入1476例心律失常患者(室早859例、阵发性房颤349例、缓慢性心律失常268例)的多中心研究显示,参松养心治疗室早的疗效优于美西律,总体有效率达65.8%;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与普罗帕酮相当;可平均提高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心室率7.15次/分。
另一项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则纳入465例轻中度收缩性心功能不全伴室早患者,结果表明,在慢性心衰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可显著增加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室早次数下降率、改善心功能,提升LVEF,同时安全性良好。而一项纳入333例窦缓伴室早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则显示,参松养心胶囊在有效治疗室早的同时,可提高缓慢心率。
总结来说,目前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面临挑战,西药治疗难以产生较好的效果,而中医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与研究成为了我国特色。发展好并应用好中医药,可为推动我国心律失常防治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