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养生保健

暑气逼人

常驻编辑 养生保健 2022-08-02 暑热   暑气   乘虚而入   心火   阳气   食欲不振   湿气   脾胃   高温   中医   情绪   天气

文/羊城晚报记者 张华 通讯员 金小洣b3U拜客生活常识网

近日,广东各地出现高温天气,颇有“上蒸下煮”的感觉。在持续的高温天气中,人体出汗多,消耗大,体力有所下降,常常是“无病三分虚”,因而会出现精神疲惫、食欲不振、口苦苔腻、胸腹胀闷等症状。广东省名中医、脾胃科主任中医师戈焰指出,在这个时候一定要对生活习惯作相应的调整,尤其要注意预防中暑、损伤阳气以及心火妄动,情绪中暑。b3U拜客生活常识网

暑湿之气乘虚而入,谨防中暑b3U拜客生活常识网

暑热天气过后,岭南地区酷暑且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使人心气亏耗,进而导致中暑。戈焰建议,在暑热天气应注意室内降温,避免较长时间在烈日下暴晒,注意劳逸结合以防中暑的发生。在外出工作活动时,最好能避开高温时段(13-15时),如果要在户外工作,应多喝一点防暑降温的饮料,如绿豆汤、西瓜汁、酸梅汤等。b3U拜客生活常识网

一旦出现全身明显乏力、头昏、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四肢麻木、口渴、恶心等症状,多为中暑先兆,应立即至通风阴凉处休息,并喝些凉淡盐开水以降暑散热。b3U拜客生活常识网

戈焰表示,在夏季如果舌苔比较厚,这代表湿气也重,湿气重后就没胃口,醒脾化湿可用薏仁、白扁豆、荷叶、粳米粥以养脾胃。b3U拜客生活常识网

因暑贪凉,谨防阳气受损b3U拜客生活常识网

由于天气体热,过于贪凉导致阳气损伤,我们很多人认识不足。戈焰说,天热人体出汗较多,毛孔处于开放状态,此时机体最易受外邪侵袭。由于人们错误的解暑方式,比如汗后冲凉、贪凉饮冷、长时间使用空调、电扇等,容易导致寒湿之邪阻遏气机、暑热不得散而出现头痛恶心、鼻塞流涕、喉痛咽干、四肢酸痛、肌肤发热而无汗、呕吐、腹泻等症状。b3U拜客生活常识网

所以,在解暑的同时我们一定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戈焰指出,白天长期在空调环境下工作的人,要多起身走动,活动筋骨,下班后适当做做户外活动,出出汗。夜眠时通宵达旦地使用风扇、空调时,一定要盖薄被子,保护好腹部和背部。在饮食上要注意节制生冷,尤其是小孩子脾胃虚弱更易受损,家长更是要注意。b3U拜客生活常识网

心火妄动,谨防情绪中暑b3U拜客生活常识网

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养生学说,人体的精神、心态、情绪会随着季节和气候的变化而发生微妙变化。高温酷暑,不仅容易使人感到身体疲劳、食欲不振,还经常会使人“心火”妄动,表现为心烦意乱、无精打采、思维紊乱等不良情绪,这种现象被称为夏季情感障碍征,俗称“情绪中暑”。尤其当气温超过35 ,人的情感障碍发生率明显上升。b3U拜客生活常识网

戈焰指出,“情绪中暑”对人们的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危害甚大,尤其是对于年老体弱者。因为夏气通于心,暑气易伤心,夏日的不良情绪更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加重,甚者引发猝死。所以大暑养生预防“情绪中暑”,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心平气和、恬淡安宁,要学会情绪转移,以达到“心静自然凉”之效。b3U拜客生活常识网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由于暑性炎热,容易耗气,正常人都会觉得乏力,并且有睡眠不佳、急躁焦虑,所以在暑天最好早休息,尤其是23点到6点这段时间,尽量不要熬夜,让情绪稳定。b3U拜客生活常识网

来源: 羊城晚报b3U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关阅读:

  • 一水果被誉为“天然白虎汤”,夏天防暑消暑常吃它
  • “粽”享安康!端午快到了,这5道养生食谱送给您
  • 出汗等于排毒?警惕这个夏季养生误区
  • 夏天用这叶子泡水喝,降火又养肝、解暑不伤胃!阳台就能种
  • 「健康养生」中医告诉你6个“最佳”,照着做舒舒服服过
  • 暑热来袭!这些防溺水安全知识,转给师生家长
  • 清凉退去北京暑热模式再度开启 今天下午山区仍需警惕
  • 夏季│祛湿好时节,防暑祛湿,健康养生
  • 北京正值暑热汛期,若遇特殊天气各校应落实风险防控措施
  • 科普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