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减低都属于糖尿病前期,是重要的糖尿病高危人群,需要积极调整生活方式,并定期监测血糖,必要时行糖耐量试验明确有无糖尿病。
经常喝小米粥,到底是会升高血糖,还是能降低血糖?
权威期刊《柳叶刀》杂志曾发表过一项研究,研究指出经常摄入全谷物、粗粮的人群,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可降低15~30%,小米也是粗粮的一种,但很多人却表示喝小米粥会升高血糖,这是为什么呢?
《中国食物成分表》中指出小米的升糖指数(GI)为71,相较于大米饭的83小米明显更低,但是这个数值仅仅是指未烹饪的原材料小米,不同烹饪方式下煮制的小米,其GI值也会有明显区别。
中国农业大学的沈群教授曾经做过一项研究,发现小米直接煮20分钟和煮成粥的GI值分别是64.4和93.6,单从GI值来看,小米粥的升糖指数和糖水差不多,尤其是一些煮的软烂的。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提醒,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喝小米粥并非完全不可以。
喝粥只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煮粥方法就可以了,最好能做成米饭,不要煮得太软太烂,不要一次喝太多,适量食用,尤其是一些煮小米粥,喜欢提前泡小米的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改掉这个习惯,否则很容易导致饭后血糖大幅升高。
糖尿病的饮食误区有哪些?
误区1:素食杂粮多吃无害
粗粮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有降糖、降脂、通便的功效,但是吃太多的粗粮,有可能增加胃肠的负担且影响营养素的吸收,造成营养不良。
误区2:无糖食品不影响血糖
所谓的无糖食品,一般指不含蔗糖或用其它甜味剂如木糖醇等替代的食品,这些甜味剂是低热卡糖或不产热卡糖。
但无糖饼干、无糖面包等仍然都是粮食做的,这些食品吃下去也会在体内转化成葡萄糖而导致血糖升高,因此,这类食品仍然应计算入总热量范围内不能食用过度。
误区3:饮食疗法就是饥饿疗法
不少人认为,饭吃得越少对病情控制越有效,事实上由于主食摄入不足,总热量无法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导致体内脂肪、蛋白质过量分解、身体消瘦、营养不良,产生低血糖,甚至出现饥饿性酮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