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养生保健

“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理论内涵及临证应用

常驻编辑 养生保健 2022-08-21 郁闭   宣肺   中焦   厚朴   津液   滑石   阳气   湿热   邪气   膀胱   内涵   理论
CYW拜客生活常识网

3.1 开宣上焦, 提壶揭盖, 助肺气而司 宣降CYW拜客生活常识网

湿热犯表, 肺气失于宣发肃降, 水道失司, 湿浊停聚, 更加重了阳郁的程度。 患者常表现为微恶寒, 发热不扬,少汗或无汗或身热有汗不解, 头身困重、 头晕, 可伴有咳嗽, 痰黄质黏稠、 胸闷呼吸不畅, 口不渴或渴不欲饮, 胸脘痞满不舒、 呕恶纳呆、 四肢倦怠乏力等,舌质红、 苔白腻, 脉浮濡。CYW拜客生活常识网

外感湿温, 病位在表者, 如《临证指南医案》载: “湿温阻于肺卫, 咽痛, 足跗痹痛。 当清上焦,湿走气自和。 治以飞滑石、 竹叶心、 连翘、 桔梗、 射干、 芦根。 ”[18]见此湿温阻肺之证, 叶天士以苦寒归心肺之连翘清泄热邪, 散上焦诸热; 以射干清热解毒,与连翘相须为用, 同时化痰利咽清解上焦痰湿; 以桔梗开宣肺气, 利咽祛痰, 滑石、 竹叶、 芦根清热利湿、通利小便。 诸如此类, 皆可选提壶揭盖法与利水渗湿法合用, 开宣上焦助水湿自膀胱排出。 此为手太阴肺经主开, 足太阳膀胱经亦主开, 一阴一阳, 气化相通。内伤湿热, 弥漫三焦者, 如“酒肉之湿助热, 内蒸酿痰……亦三焦病。 先论上焦, 莫如治肺, 以肺主一身之气化也。 治以杏仁、 瓜蒌皮、 白蔻仁、 飞滑石、半夏、 厚朴。 ” 见此湿热内生之证, 若痰湿阻滞气分,湿重于热, 叶天士以开宣上焦肺气入手, 因肺失宣发,卫气不能达于皮毛肌腠, 失去温分肉、 充皮肤、 司开合的功能, 不能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使之从皮毛而出。 故先以杏仁、 瓜蒌皮开宣肺气、 化痰利湿, 再以半夏、 厚朴燥湿宽中, 上能消痰湿, 下能与白蔻仁相合健脾燥湿, 最后以滑石清热利小便排出三焦湿热。CYW拜客生活常识网

叶天士在治疗湿热侵袭上焦或湿邪弥漫三焦而上焦症状严重者常用杏仁、瓜蒌皮、桔梗等开宣上焦肺气,兼有止咳平喘、 祛痰利湿之功, 同时配伍滑石、 通草、芦根等通利小便, 开上畅下同用, 肺与膀胱同调, 通调阳气, 迅速恢复阳气之气化。CYW拜客生活常识网

3.2 健运中焦, 化湿理气, 助脾阳而调气机CYW拜客生活常识网

湿热内生, 蕴于中焦。 脾喜燥恶湿, 湿邪碍脾, 脾脏难以运化水湿, 脏腑之阳气受阻。 患者常表现为脘腹胀满,肢体困倦无力, 尿少色黄, 大便溏泄不爽,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或面目肌肤发黄、 色鲜黄如橘皮色, 皮肤发痒起湿疹, 或身热起伏不定, 汗出不解, 舌红、 苔黄腻, 脉濡数。CYW拜客生活常识网

湿阻中焦、 脾阳损伤者, 如《临证指南医案》 载:“湿蕴气中, 足太阴之气不为鼓动运行。 治以半夏、茯苓、 川连、 厚朴、 通草。 ” 见此湿郁脾阳之证, 因脾喜燥恶湿且阳气易衰, 又主运化水液, 湿伤中焦最易犯脾, 伤及脾阳, 致使脾阳不升, 运化失司而痰湿内生。 叶天士以茯苓健脾化湿, 培土生金, 配合半夏、厚朴行气宽中, 燥湿化痰, 佐以通草通利小便, 再以黄连清解蕴于湿中之热, 湿去则脾阳得复, 肺气亦通利,诸邪渐从小便而去。CYW拜客生活常识网

胃肠湿热、 中阳阻滞者, 如“肠胃属腑, 湿久生热,气阻不爽, 仍以通为法。 治以生於术、 川黄连、 厚朴、淡生姜渣、 广皮白、 酒煨大黄。 ” 见此湿邪碍胃之证,常病久酿生火热, 阻滞中焦脾胃升降气机枢纽, 阳气不宣, 浊邪不降。 叶天士以白术、 生姜二味健脾利湿、温运脾阳, 配合黄连、 厚朴清热化湿、 理气和中, 佐以陈皮理气健脾, 以大黄导邪下行。 治疗湿阻中焦、脾阳郁闭常用白术、 薏苡仁、 生姜、 茯苓、 白豆蔻、厚朴等化湿运脾, 理气和中, 同时配伍通草、 猪苓、大腹皮、 大黄等通利小便, 以运脾为要, 导邪下行,恢复脾胃气机升降, 温运脾阳。CYW拜客生活常识网

3.3 淡渗下焦, 甘寒通利, 助气化而司开阖CYW拜客生活常识网

湿热侵袭下焦最易伤及膀胱。 膀胱贮藏水液, 须以肾之气化促进其开合, 尿液方可及时排出。 湿热下注膀胱, 膀胱气化失职, 开阖无权, 故出现小便不利, 机体内浊液难以排出, 气机上逆, 浊液上犯, 气化功能失常。湿热下注膀胱的临床表现以小便短赤、 涩痛、 频数、淋漓不尽、 浑浊, 或伴有腰痛、 身热不扬等, 舌淡红、苔黄腻, 脉濡数。CYW拜客生活常识网

湿重于热者, 治当用辛甘淡渗法, 助膀胱之气化,以五苓散为宜。 《药品化义》 载: “体滑主利窍, 味淡主渗热。 ”[19]方中猪苓、 茯苓、 泽泻、 滑石甘淡平或微寒, 利小便而不伤阴液, 配伍桂枝温通经脉, 助阳化气, 既可助膀胱之气化, 又不助长热邪。 膀胱开阖则小便通畅, 湿邪自小便而解, 热处湿中, 自然随湿而去[20] 。 热重于湿者, 治当用甘寒通利法, 清热利水, 以八正散为宜。 方中木通清心火, 利湿热, 引湿热之邪入于小便, 臣以萹蓄、 瞿麦、 车前子清热利水,佐用栀子清泄三焦实火, 再以大黄荡涤热邪, 使部分湿热邪气自大便而解。 全方利尿与通腑并行, 一方面通利膀胱以除邪, 另一方面导泄大肠以化浊, 分消湿热之邪尽从二便而去。

相关阅读:

  • 沙棘特质与生态作用
  • 曲直汤,让“肝虚腿疼”的中老年患者健步如飞
  • 一个中成药,祛痰清热、运脾宣肺、行津调气,能化上中下三
  • 小儿肺炎属中医“肺闭”,教你2个食疗方,清热泻火,宣肺化
  • 治疗表证的方剂(2)
  • 张仲景留下一张排石方,仅需3味药,温通解痉排石,事半功倍
  • 关于川派中医外科那些事(四十四)钟以泽治疗黄褐斑的学术
  • 蛋白尿的常用中医治法之一:摄精法,看看白医生怎么说
  • 秋季,过敏性鼻炎的中成选择方法
  • 体内有湿还有痰?千古名方三仁汤,上可宣肺,中可健脾,下利膀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