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彭金章结婚时,樊锦诗已在敦煌扎根。因为工作原因,夫妻二人每隔1、2年才能见面,剩下的时间,只能通过千里鸿雁传书,遥寄相思。






青年樊锦诗与爱人彭金章
长时间的两地分居让她们备受煎熬。终于,在异地分居19年后,彭金章决定放弃在武汉大学的事业,追随妻子的脚步,共同守护敦煌。
“我还没有伟大到为了敦煌不要家、不要孩子。如果爱人不支持,我早就离开了……”
在樊锦诗默默守着敦煌的那些年,彭金章也在默默守着她。
老一辈的承诺和思念都很长久,做一件事,爱一个人,都是一辈子的坚持。

老年樊锦诗与爱人彭金章
随着敦煌的经济与周边旅游业不断发展,莫高窟成了当地的著名景点。很多游客前来参观,樊锦诗知道,这是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是对文物的“消耗”。
洞窟内的文物与壁画的保存,对环境湿度与温度有着极为严苛的要求。游客一批批地涌入,呼出的气体与乱涂乱画行为,对它们来讲都是一种“伤害”。

修复后的莫高窟第61号洞窟
为了避免文物被损害,同时也为了永久保存下敦煌莫高窟的美景,樊锦诗带头发起了一项极为困难,但同时又“功德无量”的工程——“数字敦煌”。
即,为每一个洞窟、每一幅壁画、每一尊彩塑建立数字档案,用高清数字化内容向全球展示敦煌之美。

樊锦诗在数字敦煌制作现场
2016年春天,该项目成功上线,从前被公认“不可再生,不能永生”的壁画,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得以被永久保存。

“数字敦煌”技术下的莫高窟285号洞窟
“数字敦煌”首次上线那天,樊锦诗守在电脑旁笑得一脸灿烂,那时,她78岁了。

今年,樊锦诗82岁,从实习那年算起,她已坚守在敦煌整整58年。
半个世纪一晃而过,从前风华正茂的小女生,已是满头华发。众人敬佩她的付出与毅力,但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