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地出现在大众视野中,让朱之文积攒下了节节攀升的人气与名气。他的出场费,也从最开始的几千元,上涨到几万。但纵使如此,来请他演出的人依然没有减少。那几年,朱之文有一半的时间,都是奔波在全国各地演出。
过去,朱之文的生活十分规律——每天十一点睡觉,凌晨四点起来练歌,而在外演出的日子里,唱歌反而成为了朱之文的一种奢望。一是因为没有时间,另一个则是因为住在酒店里,害怕唱的声音太大,影响到周围的住客。除此之外,在外的日子,基本每天都有不同的人请朱之文吃饭,多的时候,一天内朱之文需要吃五六顿。
偶尔,朱之文会和工作人员抱怨,说自己肚子越来越大,形体都不好了。他说:“我就想回家吃块馒头。”还有一次,他无奈地对着镜头说道:应酬太多,身体一些指标都不如以前了。成名后的朱之文,时常想起家乡那片田野。

在外演出,朱之文依旧惦记着家里的农活,一有空,他就会掏出那台用了十几年的诺基亚拨电话回家:“家里的小鸡们最近健康吗?别让羊靠近村里的河……”每次打电话,朱之文都会反复叮嘱妻子相同的话。
那时他总惦记着,表演完回到家,或许就能够享受过去普通的种地生活。然而,回到朱楼村,平静也未能如约而至。随着直播行业的兴起,每次朱之文一回到家,就会有许多人围在他家门口,对朱之文的日常进行直播,平均下来,每天会有上百人出现在他家门口。来拍朱之文的人,覆盖各个年龄层,对于他们而言,这样的方式显然赚钱更快:“在镇里打工,有时候一天才能挣一两百,在这里拍朱之文,一天光靠直播打赏,赚的就比打工多。”

在朱楼村被拍摄的朱之文
通常,他们拍摄的内容并没有什么特殊,大多数都是朱之文坐在自家的院子里修修补补,或者是在厨房里做饭,偶尔,在大家的要求下,朱之文还会唱几首。妻子有时会和朱之文抱怨,觉得他有求必应,然而朱之文却说:“人家大老远来了,只为看我一眼,和我拍个照,我不该拒绝别人嘛。”淳朴,不只属于朱之文和程运付,更属于这片深厚的齐鲁大地。然而,当淳朴遇到了流量呢?流量贪婪,且深谙人性。

朱之文与妻子
偶尔,朱之文因为家中有事,无法出去与大家见面,门外的人们就会开始大声叫骂,说他:“摆架子”“不知好歹”。更激烈的,会有人将石头扔进他家的院子里,砸碎他的玻璃。
每次聊到这样的时刻,朱之文都会叹一口气:“成名之后,就没过一天安生日子。”而对于“拉面哥”程运付而言,不安生的日子,才刚刚开始。在“拉面哥”走红网络之后,他的家门口被形容成“全中国流量最好的地方”——那时,哪怕不拍程运付,单单只是拍摄他家的大门,都能收获不错的流量。
也正因此,每天都有几百号人守在程运付的家门口进行直播,有人在程运付家门口唱歌,有人在他家门口跳舞,甚至还有人将自己错字连篇的私人信息写在板子上,在程运付家门口征婚。

在“拉面哥”程运付门口直播征婚的人大批人涌进杨树行村,让村子周围的酒店都变得供不应求。而杨树行村的村民们,也借着这个机会,纷纷在路边做起了生意。整个村里拉满了红色条幅,横幅上写着:“加油拉面哥”“助力拉面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