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村里的人背地里聊起朱之文,总会以“不务正业”形容他,那时村民们没想到,“三大嘴”竟然有一天,还真能靠唱歌发了财。村民们坚定地认为,朱之文能做的“正经工作”,只有种地和打工,除此之外,都是不务正业。
在《我是大明星》夺得冠军后,朱之文回到了朱楼村,在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朱之文家的大门,一直也没关上过。
每天除了睡觉的时间,朱之文家屋内屋外都站满了人,村里的人想来看看这位从朱楼村走出去的大明星,而村外的人则想来看看“大衣哥”在节目中反复提及的家乡,是什么样子。
似乎正是从这一天起,在此后的10年里,朱之文的每一天,过得都像是站在“舞台”中央。
成名的那一年,朱之文42岁。当朱楼村被熙熙攘攘的人群填满时,230公里外的临沂市梁邱镇的集市里,一对夫妻正在用3元一碗的拉面,招呼过往的人们。拉面摊的男主人名叫程运付,多年以后,他将被动获得一个红遍全网的名字:拉面哥。
和朱之文一样,程运付的家境也并不富裕,甚至称得上贫寒。在朱楼村被熙熙攘攘的人群填满时,230公里外的临沂市梁邱镇的集市里,程运付卖完了今天最后一碗面,正准备和妻子收摊回家。和朱之文一样,程运付的家境也并不富裕。
也正因为此,中学毕业后,程运付就进入镇上的砖厂里打工,每天要运送上百块砖头,而每天工资只有10块钱。眼看到了快结婚的年纪,程运付觉得一直打工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在亲戚的介绍下,他开始跟着一位拉面师傅学习做拉面。
2004年,程运付和妻子结婚,用的是父亲东拼西凑借来的500块钱,婚后,他和妻子两人专心开起了拉面摊。
“拉面哥”程运付
程运付的面摊通常开在集市上,每一天,他都要赶三到四个集,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卖出去400碗拉面。最初的时候,程运付的拉面卖1块钱一碗,后来涨到了3块一碗,至今的15年里这个价格都没变过。
日子一天天过去,当别的拉面摊一碗面的价格早已涨到4、5块时,程运付的拉面价格却始终是3块一碗。他说来吃面的大多是一些村民:“大家都没什么钱,能让大家省一点,就是一点。”唯一的区别是,早些年的时候,拉面里有肉,而这几年随着物价上涨,肉被换成了豆腐。
没火之前,程运付的拉面摊
偶尔遇到没钱的流浪老人在面摊前徘徊,程运付也会招招手让老人坐下,给他下一碗热气腾腾的免费面条。也正因为如此,纵使生意不错,程运付始终没有赚到多少钱,每年到了年底,夫妻两个人算一算今年的营收,发现攒下的钱依然不够将屋外的墙重新翻新一遍。
有一次,儿子问他,为什么别人家里住的是平房,而自己家还在住瓦房。程运付不知道怎么回答,只好笑一笑,催促儿子快点去做作业。有时,程运付和妻子去集里卖拉面,儿子也会跟着一同前往,程运付在盆里和面,儿子就拿着水瓢,一点点地往面里加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