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推上热搜的黑色标牌只是一个窗口,最底层的原因是,“李宁”准备好了,并且从诞生那天就开始准备了。

李宁终于等到了好时候。
“该面料采用新疆优质长绒棉,配合独特织法工艺,赋予面料优异性能。”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太多人留意到李宁T恤上的这张黑色标牌。然而,当“新疆棉花事件”持续发酵,人们忽然发现“李宁原来一直有把采用新疆棉写在标签上”,进而交口称赞。
然而比这更难被察觉的是,不知从何时起,人们不再区分“李宁”和“李宁公司”。
在沉浮多年之后,品牌被人格化,凝结着同名者的意志。

1988年6月底,《人民日报》收到多封撤稿意见。
起因是,报纸即将刊发评论,全面肯定报告文学作家赵瑜的新作,《强国梦》。
《强国梦》的单行本很薄,副标题为“中国体育的内幕”,封底的摘要则是:本书作者把触角直接伸向了一个体制改革中热闹而冷清的死角——中国体育界,揭开了它神秘的内幕。
正文中,赵瑜笔法冷峻,对即将开幕的汉城(今称“首尔”)奥运会做出了一个大胆预测,“如果参赛国齐全,中国将只有4枚金牌入账”,这样的说法,触动了很多人的神经。
彼时,正值中国队备战汉城奥运会的最后阶段,那是中国人的第二次奥运征程,比起诘问,人民更需要鼓舞。
然而,赵瑜的这一小盆冷水并没有浇灭举国上下对奥运会的空前热情,因为就在4年之前的洛杉矶奥运会,中国人第一次接触竞技体育,便尝到了甜头。
1984年,新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赛前,电影制片厂拍了一部纪录片《零的突破》,开篇便是“奥运五环”的图案,旁白问道:“朋友,你可理解每一个零对新中国来说,有着怎样的意义?”
对于当时的国人而言,能够在奥运会摘金,无疑是一针兴奋剂。在那支满载15枚金牌的璀璨军团里,“三冠王”李宁成了最闪耀的一个。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李宁夺冠
1984年,在出征洛杉矶奥运会之前,李宁收到了父母来信,他们嘱咐儿子“不要辜负人民的希望”。这句话让他久久不能平静,在每一个夺冠前的夜晚,都要三四点钟才能入眠。
在他横空出世之前,由于训练条件简陋,导致训练成果不尽如人意,在国际大赛中,每当中国体操队员走上台,裁判常常低头喝汽水,然后再随便打个低分。
诸如此类的故事,年轻的李宁听教练讲过无数次,渐渐的,“通过自己的表现向全世界证明自己的祖国”成为刻进他骨子里的使命。

1984年,在体操团体、全能都落败后,李宁一人独得三金、两银、一铜,成为获奖牌最多的运动员,被西方媒体誉为“力量之塔”。
那是前所未有的好成绩,那一年,全国所有的舆论工具共同演奏着轰轰烈烈的欢乐颂,李宁坐着敞篷吉普车走遍了家乡柳州的大街小巷,那些抢着摸他奖牌的人高声喊他“体操王子”。

然而,一夜之间被唤醒的民族自豪感,让人们选择性忘记了彼时的李宁已经21岁,对于一个体操运动员来说,已近高龄。
1986年,饱受伤病困扰的他曾经提出退役,但是面对那支青黄不接的中国体操队,李宁一个人的奥运成败,成了天大的事。他别无选择,两年之后的汉城,是一次只能胜利不能失败的任务。
1988年出征前夜,李宁走到了长城。这是他在大赛前夜的例行流程,在他看来,黑暗中沿着这个国家最古老的城墙攀登,可以增强他的使命感。但是这一次,天亮之后,胜利却没有如约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