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呈现出某种戏剧性。他迎上了时代向前的潮流,站在恐怖故事的桥头,然而音像市场迅速发生了变化,他被裹挟其中,消失在公众的视野里。
张震是一个被时代选中的人。而唯一可以确信的是,属于磁带的时代,一去不回了。

2018年,音频平台喜马拉雅找到张震的时候,他已经阔别有声作品12年。十几年前那些经典的老故事,传播极广。
他的老作品还有很多人在反复地听,有人能背下其中桥段,有人把经典的台词,设置成起床的闹钟。
在经过磁带、CD、智能手机、图书时代后,他终于又回到有声赛道。
“我是张震,不是演员张震。是张震讲故事,不是张震讲鬼故事。”
张震还是讲故事的张震,然而时代和观众早已更新换代,市场也重新洗牌。他怀着一颗忐忑的心。
他的风格仍独树一帜,注重华丽和厚重的制作。“虽然我相信自己能写出好故事,但我讲的故事,还是不是大家喜欢的样子,这个我不知道。”

悬着的心,在第一个故事面世后落下。
他捡起了几年前的一个灵感线头。那天,他坐在电脑前,没有任何的启发,“搭车”两个字就出现在他脑海中。
极其平常的两个字,让他嗅到了故事的感觉。他决意要以此为原点,写一个命题作文,《搭车》就是故事的名字。
进棚前,他反复地修改和演练。录音时,有些段落都能脱稿背出。
搭车的片头,有两句模仿鬼哈气的声音。
这是20年前的一个音频片段。张震和好友郭恒在电台熬夜录音时,决定录点有意思的内容。这段音频就是郭恒的声音。
后来,音频从开盘带转移到CD上,再到硬盘里。每次电脑更新换代,他都要把所有的声音素材拷贝下来。
这回,他在角落发现了它,把它放在20年后的故事开头。“它们从一段旅程,搭车坐船到下一个地方,一站一站地走来。”
回归三年,张震创作了三张新专辑,那些曾经以为再也找不回张震的人,还是迅速发现了他的归来。
曾经的旧故事,也有了新的听众。在音频平台喜马拉雅上,他的110个经典故事的播放量达到9.8亿,陪伴无数年轻人度过漫漫长夜。

张震也琢磨过,为什么要讲恐怖故事。最开始讲恐怖故事,是兴趣使然。后来,做来做去,他也犹疑。
“我讲个相声,还能图给人逗乐,那恐怖故事,我让你害怕,我做这事儿干嘛呢?”
他曾做过研究,有声恐怖作品在15分钟左右,能使耳朵不失去耐性。如今,他反高潮地把作品的时间延长,一部作品长达40分钟。故事线拉长,他能够恣意挥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