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恰是没有目标的阅读达到了这样的效果。”郭初阳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没有人对他们有任何要求,纯粹因为发自内心的热爱,这就是自由自主阅读。”
且这样的成功无法复制,如果说家长能在哪里用些力气,郭初阳建议,一个家庭至少应该有1000册优质藏书,床头、餐桌甚至马桶边,好书触手可得,多和孩子一起去图书馆,自己多读书,创造读书的环境。接下来,就应当顺应孩子的兴趣,每个孩子兴趣不同,甚至一个孩子在不同时期兴趣也不同,给他们选择书籍的自由,那么他们迟早会邂逅自己的“全垒打书籍”——这也是斯蒂芬·克拉生提出的概念——一本超级喜欢的书,一个人找到了这本书,就无法停止阅读它,且从此以后就疯狂地喜欢上阅读。郭初阳说:“一旦孩子在文字世界中体会到这种巨大的乐趣,他的阅读就停不下来,就会充分体会到阅读的美好。”
再回看那些被孩子们真心喜爱的书籍,无论文学、科普还是杂志,不同的内容与形式中,似乎隐藏着相似的书魂,在这些书籍接纳、尊重、理解且平等的目光中,孩子自然愿意亲近它们,孩子真正的需求似乎也就是如此。就如同《新课外语文》丛书中结尾所引用的一段话:“大凡在人生中最重要的,是掌握独立的意义。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此。”这是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在1891年庆应大学毕业生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名为《寻求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