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他跟闺女说:如果你这个月能在舞蹈班表现得好,就给她买喜欢的玩偶。
没想到一个月后孩子自己爱上了跳舞,爱上了用舞蹈展示自己这种方式,不需要奖励也风雨无阻地去学习。
同样用钱作为奖励,但达到的效果却截然不同,所以有时候“奖励机制”更像一把双刃剑,在适合的时间使用,就像一个小钩子,将孩子钩进这个领域,然后激发起他们的兴趣。但是在孩子本身有内驱力的情况下,用奖励介入则有可能消减孩子的兴趣。
![](http://imgq8.q578.com/ef/0627/3fcbc38bcd714a1d.jpg)
02
奖励机制如何介入?
那“奖励机制”家长在使用时应该考虑什么时机、怎么来使用呢?这边分享一些方式方法,家长们可以做相应的借鉴:
奖励机制适用情形:
1
用“奖励”作为引子,想让孩子迈出尝试的第一步
对一件事情没有太多兴趣的孩子,先把孩子引进来,通过后面的接触再逐渐激发孩子的兴趣。
就类似于上面的学舞蹈的孩子,她最开始可能对于学舞蹈是抗拒的,但是抗拒的是去兴趣班这件事,不是舞蹈本身,通过奖励将她引导到学跳舞中来,逐渐的她察觉到了其中的乐趣,将外在动力转化为了“内驱力”!这种使用方式是非常合理的。
![](http://imgq8.q578.com/ef/0627/7fe76b8ac57f35bf.jpg)
2
孩子自制力较差,希望养成一些好的习惯
如果家长想要孩子提高自制力养成好习惯,比如孩子每天能按时起床,按时写作业,按时洗脸睡觉,那采用奖励机制是比较好的方法。能让孩子逐渐养成习惯,到后面甚至不需要奖励就能自然而然完成任务。
这种使用方式在学校运用得比较多,比如作业写得好给小红花,发本子,爱卫生讲文明给流动红旗等等。
![](http://imgq8.q578.com/ef/0627/dc2de70bea0c85ec.jpg)
3
当孩子对一件事情感到疲软,可以予以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