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种缘!从先性来说,父母与子女有缘不一定有份。从遗传学上讲,子女多少都有点父母的影子,容易投缘。但是,除了后天的纠葛,先性与父母不一致的也不少。我曾说人生一大幸福是孩子是你想要的样子。一位大哥修改我的说法,他认为能够接受的样子就很幸福!的确很有道理。大人和孩子各有天性。此所谓"八字不合"。爱养狗的朋友都知道在选狗的时候都会根据狗缘,更何况人呢。因此,对于一些性格不合的家庭关系教育必然是个障碍,要想征服孩子,不动点"粗","痛觉"估计很难建立。
教育的能力并不取决于学历和社会地位,而是心智和人品。一个心智和人品优秀的农妇照样可以培养一"窝"优秀子女,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好。同样与父母视若莫路的高管、专家也多的是。我有一些靠自己努力发家的朋友,仔细观察他们,都具有非常好的做人精神,你只能感叹他们早期是被误了。他们不仅自己掘起,在后人的培养上一样的用心努力务实。
教育是一个持续的积累过程。及早用"小痛"即可以建立良好的对生活的痛觉认识,也就是说,认知痛觉教育启动越早成本越小。有人说三岁看老,虽说有夸大,也说明早期启蒙教育的重要意义。除了教育要早,还要明白教育是一个渐近的过程,正是这个过程才显得教育的美丽,因为,孩子的成长是父母人生最美的陪伴,是付出爱和享受爱的过程。教育的滋润可以于无声中显示强大。没有一朝一夕完成对人的成就,但有了基础,画龙点睛的升华也很有益,或者说名师指点、贵人指路。
教育的度最难把握。是麻木与血性的矛盾过程。既要保持血性又怕成为二百五,又要守规矩又怕淡漠麻木。如果你在用心有目的的教育,你很可能发现总有一双说不清的外力在推动孩子的发展,超出自己的预期。中国阴阳五行就是这个道理。孩子成长会受各种因素影响,不可能完全按照父母意向。能够根据孩子的天性,结合自身的能力,适度教育孩子才是最合理的。虽然,不能决定孩子最终的样子,但是,孩子的品质是可以铸造的,孩子为人的底线是可以界定的,孩子的情怀是可以养成的!
评估教育成功的标准不是学历和地位。孩子学校学习的内容并不是人生需要的全部内容,人的天性或者说大脑结构特点是有差异,优势的取向并不一样。同样的努力并不能达到同样的结果。如何用合理的心态面对将来社会角色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