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们改写命运的关键,就在于他们从小是由父母陪着长大的。
决定一个孩子未来高度和幸福程度的,从来都不是车子、票子之类的物质条件。
而是父母用心的陪伴。
在这个问题上,董卿就曾严肃地说过:
陪伴是一种力量,在这个世界上,失去了陪伴,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意义。
毕竟,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他们成长的速度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当孩子离我们越来越远的时候,我们再想重新当一回父母,早已没有机会了。

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
“要将自己的破坏欲和活力活出来,要给孩子犯错的机会和纠正错误的空间,他们的那些野性最终将会转换成活力。
不然,他们可能会丧失原始的野性的能量,不能去欢庆自己的存在。”
其实,很多孩子的“乖”,正是以牺牲自己的活力为代价的。
他们要么因为缺乏安全感,不敢表达自己的情绪;要么因为背后没有依托,只能一味压抑内心真实的需求。
而这,恰好就是很多乖孩子,长大后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的根源所在。
所以,相比驯化一个乖孩子,我们更应该用爱和陪伴为孩子的内心建起一座坚实的灯塔。
这样,童年才会成为治愈他们一生的光。
我们的孩子才不会为了填补内心深处,那块不被珍爱和重视的黑洞而被挫折轻易打垮,跌入绝望的深渊。
点个赞吧,与所有父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