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的家庭教育,不是一味要求孩子听话、懂事、优秀,而是用爱和情感滋养孩子。
唯有这样,当孩子遭遇挫折和失败时,才能找到自我搭救的阶梯,书写从不幸变得幸福的奇迹。
作者 | 可乐妈

前段时间,我听说了一件事:
老家有个表妹文文,从小到大都非常优秀、懂事。
可没想到,今年高考,文文却意外发挥失常,比平时模考的成绩低了30、40分,与自己理想的学校失之交臂。
不服输的文文下定决心,要复读一年。
表姨思前想后,还是决定支持孩子,便为她找好了学校。
可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却让表姨对这个决定后悔不已。
自从进了复读学校后,文文就屡屡和同学发生争执。
最严重的一回,文文在宿舍做题,而舍友在一旁吹头发。
或许是吹风机的声音惹恼了本就心烦意乱的文文,她竟然抄起热水壶,直接将一壶水浇到了舍友的头上。
好在壶里的水已经放了有一段时间了,才没有对舍友造成实质性的伤害。
但文文歇斯底里的状态,却不允许她再继续住校了。
表姨没办法,只得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陪女儿念书。
然而,没过多久,表姨就惊恐地发现,自己印象中乖巧、听话的女儿已经彻底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文文白天嗜睡怕光,找各种理由逃课;
到了晚上,又整夜整夜玩手机;
表姨还在文文的手机上,发现她在跟网友谈恋爱,说出的话让人脸红耳赤。
更糟糕的是,文文还经常无意识地伤害自己,用钢笔在自己的手臂上划下一道道骇人的伤痕……
在班主任的强烈建议下,表姨带着文文去看了医生。
结果出来一看:
中度抑郁,伴有双相情感障碍。
表姨懵了,好好一个孩子,怎么说病就病了?
周围的亲戚朋友更是十分不理解,从小到大,文文一直都是“别人家的孩子”,为什么会突然变成这样?
我明白大家的困惑。
但事实上,很多心理分析师、疗愈师都有过类似的结论:
小时候表现越乖、越懂事的孩子,往往长大后心理问题就越多。
这是为什么呢?
看了长期从事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的李玫瑾教授在演讲中提到的三个心理学实验,或许你的心里就会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