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图文互补性。绘本不是简单的“有很多图的书”,是用精湛的图画与简练的文字共同叙述故事或传递信息,特别强调图画与文字之间的互动关系,即图文合奏(夏平,2013)。
利用绘本图像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实践
英语阅读能力包含解码能力、语言知识、阅读理解和文化意识四个维度(王蔷、敖娜仁图雅,2017)。本文将结合外研社《多维阅读》系列绘本阅读教学的片段,阐述利用绘本图像特征提高学生的解码能力,培养其文化意识,促进其阅读理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No.1
利用绘本图像的叙事性特征
提高学生的解码能力
解码能力是指“学生对读物的外观、文字、音素、图片等基本信息的意义抓取和理解的能力”(王蔷、陈则航,2016),是形成阅读能力的基础,学生解码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其阅读流畅度和文本概念的构建。绘本中的图像带有明显的叙事性,“图说”故事占了很大比重。绘本中的图通过布局结构、色彩修辞、夸张强调等艺术手法突出意义和价值表达(郑新蓉、张越,2017)。读绘本中的图像与读文字相似,本身就是一个解码过程。同时,读绘本中的图像还可以辅助学生对于不认识、不理解的文字进行解码,减少或化解阅读文字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增强文本的可理解性,有利于学生对文本概念的建构。
在阅读绘本的初始阶段,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翻看绘本图片,让学生根据连续的图像大致了解故事内容和故事主题。随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理解有困难的单词或短语结合图片加以解释,有效降低后续阅读文本的难度。在此过程中,学生识别图中“有什么”,并结合自身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完成意义建构,即解读“发生了什么”,从而提高解码能力。
以外研社《多维阅读》第13级中的绘本 A Big Mistake 为例,该绘本讲述了主人公姐妹俩学习签名并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家庭趣事。阅读伊始,教师要求学生先翻看图片,暂时忽略文字部分。图片中呈现了故事的基本信息,如人物是姐妹俩和妈妈;场景是书房、浴室、卧室等;事件是写字、涂鸦、擦门等。学生从这些连续的图像中便能勾勒出故事的大概轮廓:姐妹俩学习写字,然后在门上涂鸦;妈妈发现后震怒,责令她们擦洗干净。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文字部分依然有一些短语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难以理解,如sign their names、a blank door、like a thundercloud等。教师通过提出如下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图片细节:
(1) What are the girls doing at the beginning? Are they just drawing pictures?(2) What happens to the door?(3) How does Mum fe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