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通过观察图1中姐妹俩书写的内容理解了 sign their names 的意思;通过比较图2和图3中的浴室门理解了a blank door 的意思;通过图4中妈妈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理解了 like a thundercloud 的意思。
在此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从图像中解读出新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识别、分析、整合,故事的基本脉络逐步显现,文本概念得以构建,文本的阅读障碍也得以化解,学生的解码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No.2
利用绘本图像的直观性特征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是构成阅读能力的要素之一,着重描述中国读者对英美文化不同层次的理解,包括文化感知、文化理解、文化比较和文化鉴别(王蔷、敖娜仁图雅,2017)。对多元文化的感知有利于学生拓宽视野,增进对异域文化的理解,逐步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与能力。绘本主要以丰富的图像来表达思想,文字比较简练,难以承载深厚的英语文化内涵,绘本中很多的文化元素是通过图像来呈现的。而且,对文化的感知通常要身临其境才能实现,仅靠阅读文字来感知文化相对困难,对于英语为非母语的中国学生来说难度更大。绘本图像常常反映特定地域或族群的文化风情,如社会环境、生活习俗、服饰穿戴等。有些知识性绘本还会包括当地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等信息,展现不同地域、不同种族或民族各具特色的多元文化。
直观性是所有图像资源的共性,能直观体现客观事物的真实面貌,能丰富观者体验,帮助观者理解抽象事物或未曾接触过的事物。但绘本图像的直观性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普通文本的插图通常仅突出展示目标事物本身,而绘本图像能全景式地呈现目标事物所处的社会、自然环境,让读者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
在使用绘本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图像的直观性特征,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捕捉图像中隐含的文化信息,让学生直接“看到”不同的人种、不同的建筑、不同的习俗、不同的艺术等异域文化元素——仿佛自己置身其中。教师再通过适度的拓展和补充,鼓励学生深入思考现象背后的文化内涵,在加深对语言知识理解的同时促进文化意识的培养。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比不同文化中类似元素的异同,提高其文化理解和鉴别能力。
以外研社《多维阅读》第14级中的绘本 Crossing the River 为例,该绘本属于知识性绘本,讲述了生活在山区的女孩 Daisy 每天通过溜钢缆过河上学的真实故事,并介绍了当地居民这种危险的出行方式。绘本的文字部分主要陈述了Daisy家所在山村的周边环境(群山环绕,大河阻断交通)、利用溜钢缆过河的操作方法和基本原理,并未涉及当地的文化元素。如果学生的阅读止步于文字内容,那么他们对绘本的阅读理解只能停留在信息提取的层面,无法感知、理解其蕴含的深层文化内涵,其阅读能力无法得到真正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