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子不够努力,对不起他们择校、请家教搭上的钱和人情……
高考的失利,以及对父母强烈的愧疚,最终让圆子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生活、工作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03 “为你好”不等于服从
想要孩子理解你的苦心,不能依靠“道德绑架”,而是需要足够的尊重和沟通。
诚然,大人的思维和阅历会让父母在遇到问题时,比孩子想得更为周全。但孩子如果都能理解,那也就不需要父母加以引导了。
如果你不告诉孩子你的想法,解释清楚事情前后的因果逻辑,那么在孩子眼中,“为了你好”就等同于“你要服从我”。
长此以往,父母和孩子之间就会形成一种扭曲的模式:父母忽视孩子的需求和想法,而孩子则拒绝与父母沟通,表现出各种抵抗和“不听话”。
有三件事,家长们一定要记住:
第一,不要拒绝与孩子沟通。
或许他们的想法还稍显幼稚,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客观,但希望父母能耐心倾听孩子的心愿和想法,并予以肯定,然后帮他们补充、修正计划中的不足和错误。
第二,不要打着“爱”的名义,剥夺孩子选择的权利。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即使你赋予了孩子生命,也没有权利替他们决定将来成为怎样的人。
第三,不要让孩子对父母抱有愧疚之心。
因愧疚而选择顺从,并不等于孩子认同父母的做法和决定。为了减轻愧疚带来的负罪感,孩子往往会压抑自我,做什么都是小心翼翼,时间长了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写给家长的话
纪伯伦的经典之作《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里有句话: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所以,别让孩子成为实现你愿望的工具,他们有权利拥有自己幸福、快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