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汤面是铜川市耀州区唯一的地理标志美食名片。咸汤面生于耀州,香飘万里,却始终不离故土。可复制,却不可移植于外地。不知是水土的原因,还是文化的因素,咸汤面移到外地一般不出月余便关门大吉。相传咸汤面为清朝末年,由州人郑某所创,流传至今,是耀州人独特的早餐小吃。
耀州咸汤面名闻天下,与三位文化名人的推崇推广密不可分。一位是老舍先生。解放初期,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途经耀县,品尝过咸汤面后欣然题词“小小耀县,竟有北京饭馆”,在他的新诗集《剑北篇》中,老舍先生曾这样描述:“前些天在耀县吃过一碗咸汤面。咸汤面汤咸,微辣,感觉面有些微黄,中间有细微小槽,似乎用竹签子压过,面筋韧爽口,豆腐在原汤中浸泡已久,微泛酱油色,咬一口,中间嫩白,口有余香。”
一位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贾平凹先生不但爱吃咸汤面,还专门写了一篇《咸汤面》,可见他与咸汤面的感情很不一般。他住在西安,距耀县近百公里之远,而他常会邀友驱车专程来耀县吃面,来时吃一碗,转一圈,走时再吃一碗,过足面瘾。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他隐居耀州锦阳湖写《废都》,为一碗咸汤面,跑几里路到城里吃。
再一位是生于耀州的著名作家安黎先生,也写了一篇《华原老味儿之咸汤面馆》,不但写尽了咸汤面的前世今生,更描绘出一幅人世沉浮的生活百态图。让你不但了解咸汤面之于耀州的独特美味,更让你深入到耀州以及耀州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历史的纵深感,又有现实的横宽度。
他们三个人,都是文坛大咖,自然“居高声自远”,洪钟韵长,使“耀州咸汤面”在坊间声名远扬。当然,咸汤面独特的美食魅力,也是它能够撬动大咖们挑剔味蕾的关键所在。
《耀州传统饮食》一书对咸汤面的配料制作记录如下:
【原料】
主料:面粉125克,豆腐25克。
辅料:辣椒面5克,食盐3克,调料2克,葱末2克,菜油2克。
【制作】
1.面粉加水,少许食盐、食碱和成硬面,用水调软,焗30分钟后,扯条下锅煮熟备用。
2.把下面水撤出倒入另一锅,加入调料、食盐,豆腐熬20分钟备用。
3.豆腐切片,上油锅炸好放凉切成丝备用。
4.辣椒用菜油烧煎,浇成睁眼辣子备用。
5.食用时,大碗盛入面条,在香汤中冒煎(2—3次),加入葱末、豆腐丝、辣椒、浇上汤上桌即食。
【地道要求】
1.面条要光滑、筋道、柔穰。
2.汤要香、醇、辣、煎。
3.操作上要新鲜,红、白、绿相间,碗大汤宽。
这个配方的提供人是郑家咸汤面传承人郑玉才,这也是郑家咸汤面的做法,但其中最隐秘的调料配方,却讳莫如深。这才是咸汤面的秘方所在,味道所在。据说有十几种之多,以开胃养脾,和中化积的调料为主。这些调料,也是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