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咸汤面,逐的是味道,看的是品相,品的是乡愁。
咸汤面的味道,讲究咸、辣、香。咸是百味之本,所谓“好厨子一把盐”,咸汤面更是如此。味淡了,百味无帅,味道咬合不到一起。味咸了,似苦似涩,更难下咽。所以咸,也是不多不少,率百味而统一体。辣是耀州人无辣不欢的本性。辣椒就用产于耀州的长线辣椒,皮厚而辣味适中,用菜籽油烧煎泼香。这油温最讲火候,既不可过热使辣椒烧焦,也不可过凉激发不出辣椒之香。香是十几种调料咬合纠缠渗透融合的综合效果,离面馆老远就能被吸引,所谓“闻香下马”就是这一说。因此也有人将咸汤面称之为“香汤面”或“爨汤面”。爨[cuàn],是耀州人对香的一种独特识别。
看品相,一看碗,二看面,三看食客长队。碗是耀州大老碗,有粗瓷蓝沿碗,有高把儿筒口碗,也是土生土长。土碗盛土面,乡土味极浓。虽然这几年也有青瓷细碗的,但终敌不过人家地道,便落于下风。面讲究水面油面,年轻人喜欢水面,就是刚出锅的面,筋道弹牙。老年人喜欢油面,出锅的面,拌油待用,瓤和(方言,与软和同义)光滑。面也分宽面细面,因人而异,一般现叫现做。一碗面端上来,红白黄绿,汪汪的油泼辣子,白嫩的豆腐片,黄橙橙的金丝面,绿莹莹的葱韭碎,观色引欲,令人食欲大增。食客排队是咸汤面的一大景致,队越长,说明面越好,人气旺,味道香。
至于品乡愁,一是久居家乡,隔三差五就有念想,面瘾难扛;二是还乡之人,第一乡味就是此面。曾有老领导回乡,一碗面下肚,感慨万千:“乡土易离,乡味难忘!”。
有人说,咸汤面太咸,不健康。也有人说,早喝盐汤胜参汤。其实不管是谁说,都打不倒咸汤面的金字招牌。想必劳力者早上一碗咸汤面,几身臭汗一出,盐就跑光了。劳心智者一早上茶杯不离手,盐也没了。总之,咸汤面在哪里,食客就在哪里,谁也撼不动。
“不吃咸汤面,不算到耀县”是民间对咸汤面在耀州美食中地位的最高评价。小小一种面食,代表了耀州的味道,代表了耀州所有的人文特点,也不亏咸汤面能够成为耀州“三面”(咸汤面、窝窝面、刀剺面)之首。
曾有人为咸汤面写了一副对联,“黄龙滚雪翻江倒海化作筋光韧长千条银丝带,红椒泼油精调细品煎成咸辣香醇五味琥珀汤”。可谓经典!

耀州咸汤面。
来源:铜川市耀州区档案馆
编辑:孙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