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基因不可改变,但命运毕竟还有70%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看银婆婆的长寿习惯,是不是感觉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可能就是贵在日复一日、持之以恒地坚持上吧。
银婆婆的女儿证实,母亲出名以后,随着各种活动的增加,原本满头的银发里,还长出了许多黑头发。
看来改变生活习惯什么时候也不晚啊。
长寿并不神秘,只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日常生活里注意锻炼、饮食得当,长寿就会来到我们身边,您说是不是?
——END——
免责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村里一位婆婆,去年去世的,活到了99岁,是建村以来最长寿的人,她有她独特的长寿秘籍。
婆婆的人生,充满了坎坷,经历了新中国成立,经历了“黑暗的十年”,啃过树皮、吃过草根。2008年汶川地震,老房子坍塌,幸亏发现及时,她才得救。
婆婆经历过白发人送黑发人,她送走了自己6个孩子中的3个。在坎坷下也很幸福,虽说是在农村,但儿女们很争气,五世同堂,玄孙绕膝的场面在我们村里,也就属她家了。
去年去世时刚好99岁,差一岁迈过100岁的坎,99也很美好,寓意“活的长长久久”。作为村里的“长寿图腾”,村里还专门把她的生活习惯以及金句,作为对后辈们的教育和引导。通过她的事迹,我来说道说道她的长寿秘籍。
一、从不闲着、喜欢干活
因为婆婆自身经历过太多磨难,体验过常人无法体验的苦,所以,她在教育自己的6个孩子时,“勤奋”是作为她家的第一条家规。常常听婆婆说道:“乌龟很懒,因此长寿,但它有保护壳;你们懒,就只能做短命鬼,既然比不过乌龟,那么你就不要懒!”
儿孙后通过婆婆的谆谆教导,都靠自己的双手闯出了不一样的天地。有人把农作物打理得井井有条,有人在城市买房买车,有人在体制内体面工作,有人开着自家的运输公司。
而婆婆,她不去巴结任何子女,老伴去世的早,婆婆都是独自生活。婆婆家里始终喂养两头猪,每年的过年猪就是婆婆一手喂出来的,一头留在家里熏成腊肉,等子孙后代们逢年过节回家享用。
一头的一半分给了邻里邻居,另一半后代们一人一块。婆婆到了95岁,每天都还在尽心尽力地“照料”两头猪,割猪草、剁猪草、煮猪草、喂猪,都是她一人完成。
独居一人,“猪”就是她每天生活的信念。除了喂猪外,婆婆根据不同季节,还种植有不同蔬菜,除了大白菜、萝卜、儿菜这种容易种植的外,还搭建竹子,种植四季豆、豌豆,菜瓜等藤条蔬菜。
婆婆常说:“只有自己种植的蔬菜,通过猪粪便等天然化肥浇灌,才是真正的无公害,绿色食品,每次去城里吃的菜,感觉都有股异味。”这也是婆婆不喜欢去城里的原因。爱干活,是婆婆的一大爱好。
二、性格开朗、心态超好
婆婆在世99年,经历了风风雨雨,扛过了饥荒年代,迎来了“特殊的十年”;熬过了自然干旱,遭遇了儿子的意外去世;从地震废墟里爬出来了,却面临了老伴和两个孩子的相继离去。
独居的二十几年,一人一城,坚守着孩子们的根。婆婆有信仰,面对每次磨难,嘴边挂着的最多的话为“怕啥子嘛,人在做,天在看,该走的强求不得,不该走的自然不会走,万事看开,人生在世,活的就是一个坦白透明,问心无愧!”
相继四次送走自己的亲人,虽说儿女们也都是六七十岁去世,也是白发苍苍,但在婆婆那里,始终还是白发人送走了黑发人。白发人送黑发人,是最痛苦的,但婆婆性格开朗,顺其自然。
不是说她狠心,而是她人生信条上写着“要为活着的人努力活下去!”婆婆也常常开玩笑地和后辈们说:“老了讨人嫌”,“眼不见心不烦”,“我看得很明白,我就自己生活,挺好,不需要你们操心”。
后辈们也算孝心,五代下来,家族已非常强大,每次回家近60人,那个阵仗是村里任何家庭都无法比拟的。为了减少轰动,婆婆都是严厉要求,每次相聚后都把30岁以上的“老家伙们”统统撵走,把玄孙留着陪我一两天就行了。婆婆的心态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