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第一名将狄青,赫赫战功不在岳飞之下,为何死得比岳飞还冤?
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聊聊狄青为何出现“早死”的结局。
1、狄青因为站队问题,背叛了范仲淹,动用了私刑

从北宋开国到北宋灭亡,一百多年的“生命”中,如果给武将排个名,狄青能排前三。如果不算开国那些猛人,狄青甚至都能排到第一。
就这么一个牛皮哄哄的厉害人,少年时和人斗殴,被捕入狱,脸上刺了字。如果按照水浒大汉们的叫法就是“贼配军”。
后来,因为武功出众,狄青被送到京城充军。对于武功高超的人来说,军队才是最佳的工作地方,能建功立业,也能保卫家国。
军人不打仗,就没法扬名天下,正所谓“乱世才能出英雄”。
1038年,西夏的李元昊自立了,于是,宋夏战争开始了。此时,狄青已经30岁了。
接下来,在宋夏交战的前线,常常出现一个牛人,披头散发,头戴铜面具,杀伐果断,勇敢无比!
西夏人一见到这个铜面人,那是非常的忌惮。
这个铜面人就是狄青。和西夏作战4年,打了二十多次仗,中箭8次,“狄青的勇猛”名扬大宋,狄青的战绩非常显赫。
出名了!
狄青的春天来了!!

1040年,狄青认识了第一个大伯乐,这是他的贵人,名字叫尹洙。
尹洙当时担任了泾原、秦凤两路经略安抚司判官,他给狄青介绍了两个奇才,一个人名字叫韩琦,一个人名字叫范仲淹。
这两人是宋仁宗年间绝对的大咖,尤其是范仲淹,被誉为“两宋300年的完人一个”。韩琦和范仲淹两人都很欣赏狄青。
范仲淹非常惜才,教狄青读《左氏春秋》,并对狄青说道:为将者,不能只有匹夫之勇!
在范仲俺的点拨下,狄青的军事水平飞速提高,仗打得越来越漂亮。
可以这样说,范仲淹就是狄青的第二个大伯乐,甚至能称得上是狄青的“老师”。
范仲淹的能力在韩琦之上,但政治手腕不如韩琦,但这两人曾经的关系很好,好得像兄弟似的。
在对付西夏人时,范仲淹采取“攻下一个地方,扎一个城”,步步紧逼,压缩西夏的生存空间。但是,为了一座水洛城,范仲淹和韩琦终究还是撕破脸了。
范仲淹主张修,认为对战事有利。韩琦主张不修,认为劳民伤财,不划算。
两人都不让步,怎么办?
只有找最高领导协调了。韩琦给皇帝发去的奏折,阐述不修的原因:那块地盘归我管,我很清楚那一块地方,无须修城,劳民伤财。
朝廷批准了韩琦的意见。
定川寨之战(1042年)宋军大败,这让范仲淹有了理由:必须修水洛城。
不久之后,范仲淹派出了刘沪、董士廉等人开始修水洛城。支持者还有朝里的欧阳修等人。
但是,韩琦拉上了文彦博、尹洙等人,继续反对修城。
而此时,面对范哥和韩哥的争执,狄青思前想后,选择了站队韩琦。
这个宋仁宗也是个举棋不定的人,先是不支持修,后来又支持修水洛城。再后来,在韩琦和文彦博等人的建议下:同意停止修建!
而此时,范仲淹的人还在继续修建水洛城。
韩琦直接通知狄青抓人
狄青逮捕了刘沪、董士廉。
这还没完,看刘、董两人比较傲气,狄青不仅动用了私刑,还差点斩了这两人。此时他没有想过,这是他曾经老师的人,真的是太“作”了,一点后路不留,一点面子不给。难道他忘记了范仲淹曾经的谆谆教导了吗?
狄青此举得罪了恩师范仲淹,还得罪了文官集团,毕竟,当时是不能对文官随意用刑的,而狄青对文官董士廉用刑了。
背叛恩师,对文官用私刑,这都给狄青的前程埋下了地雷,让很多文官不耻于狄青的为人。
那两人可以不动,交给韩琦就好,狄青的野蛮操作,让人感觉狄青的情商有些着急!
2、狄青和另一个“恩人”韩琦交恶

(1)狄青和韩琦有了冲突
1048年,韩琦到了河北定州担任安抚使。
看到这里的将士们军纪废弛,军中的贪官污吏很多,韩琦开始大力整顿。其中,韩琦抓了一个克扣军响的贪污军官,这个人叫焦用,这是狄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