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第一名将狄青,赫赫战功不在岳飞之下,为何死得比岳飞还冤?
弹劾的罪名有多奇葩?举几个例子给大家感受一下。
- 一次,狄青家里的狗长了角,谏官们就连连上折子弹劾他,说他不祥;
- 又一次,狄青家里偶尔发了光,谏官们也弹劾他,希望能够将狄青调出京师。
《宋史·卷二百九十·列传第四十九》:青在枢密四年,每出,士卒辄指目以相矜夸。又言者以青家狗生角,且数有光怪,请出青于外以保全之,不报。
你还别说,就这种玄乎又玄的弹劾,还真的有点作用。
我国古代非常讲究君权神授,每一个开国皇帝的诞生,都会给自己找点不一样的名头,比如刘邦称自己是白帝之子。
而现在,狄青的军威越来越重,还有这样异象,显然是一种对皇权的挑战。
宋朝自开国以来,就非常忌惮手握兵权的武将。
![](/img.php?url=https://imgw01.71396.com/bk/2h/a915023b0c8ffad8.jpg)
听了谏官们的说辞,宋仁宗的心里也觉得不是滋味,不过,他并没有因此对狄青做出什么处罚。
但有句话说得好,三人成虎,后来,说的人越来越多,宋仁宗也开始对狄青下手了。
一次,京师发大水,狄青为了避水,搬到了大相国寺里居住,还住在佛殿上,百姓们议论纷纷。
这一次,宋仁宗没有再沉默,他免去了狄青的枢密使职位,把他调出了京师。
狄青知道,自己这是被忌惮了,但他没想到,事情还没有结束。
在正史的记载中,狄青于公元1057年2月,嘴生毒疮,于3月去世,但死因不明。
《宋史·卷二百九十·列传第四十九》:明年二月,疽发髭,卒。
而从《野客丛书》的记载来看,狄青的死,大有蹊跷。
![](/img.php?url=https://imgw01.71396.com/bk/2h/3f5e121422010eda.jpg)
狄青被调离后,宋仁宗每个月,都会派2名太监去探望狄青。
但名义上是探望,实际上是监视。
《野客丛书》:文公直视语之曰:“无他,朝廷疑尔。”青惊怖,却行数步。青在镇,每月两遣中使抚问,青闻中使来,即惊疑终日,不半年疾作而卒。皆文公之谋也。
也不知道这2名太监做了什么,但每月2次的探望,却让狄青惊惧度日,身体越来越差,去世时,年仅49岁。
一代名将,毫无过错,却因子虚乌有的事情被贬。我想,狄青的死,一半是因为不得志的抑郁,一半是被监视被怀疑的恐惧。
狄青的死,是真的非常冤枉,而且冤枉得让人愤怒。
宋太祖赵匡胤,一朝黄袍加身获得了皇位,此后整个宋廷都担心,有武将效仿赵匡胤。因此,宋朝从建国开始,就一贯重文轻武,利用文官压制武官。
到了狄青时期,文官集团基本形成了“恐武”的风气。
因此,当狄青越来越接近权力中心时,文官集团们开始着急了。
尤其是欧阳修,他更是接连三次上书让宋仁宗罢免狄青的职位,赶他出京城,以防“黄袍加身”再次上演。
![](/img.php?url=https://imgw01.71396.com/bk/2h/045d3fde8f60ea27.jpg)
宋仁宗再相信狄青,也经不住一整个文官集团的耳边风。
所以,表面上来看,狄青是因为狗长角、住佛殿等无厘头的事情被贬,这背后其实都是文官集团的政治阴谋。
后来,一月2次探视,恐怕也是欧阳修等人的手笔。
善意来看,这些文臣的初衷,可能只是为了打压狄青,并不是为了把狄青置于死地。
但狄青作战勇猛,肯定无法接受这样的猜忌和怀疑。在这样频繁的监视中,他肯定长期处于愤懑和郁结之中,最终导致英年早逝。
![](/img.php?url=https://imgw01.71396.com/bk/2h/daade714cea8f3ab.jpg)
题目中还提到,狄青死得比岳飞冤枉,这一点我不是特别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