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第一名将狄青,赫赫战功不在岳飞之下,为何死得比岳飞还冤?
《宋史》:“陛下摧臣以功,不问门第阀阅。臣所以有今日,由涅尔,愿留此以劝军中,不敢奉诏。
![](/img.php?url=https://imgw01.71396.com/bk/2h/4b5a57c4e7d62344.jpg)
不久,广源蛮首领侬智高反宋,破了邕州建立大南国,还一度攻城掠地。
宋仁宗立刻派军队围剿,但效果不好,反而让侬智高几乎占领了整个两广地区。
之所以出现这么不禁打的局面,并非北宋的将士不行,而是因为北宋打仗的规矩,实在有些反人类,即“以文驭武”。
“以文驭武”,意思是,武将领兵打仗,一定要有文官集团陪同,避免武将拥兵自重。
但是,文官集团完全不懂打仗,很多都是软骨头,甚至还会在关键时刻胡乱指挥,最后的结果是战机转瞬即逝,而军队越指挥越乱。
在这种制度下,再好的军队也发挥不出实力,就是天王老子来了也救不了。
![](/img.php?url=https://imgw01.71396.com/bk/2h/aa82430b07b8ec90.jpg)
侬智高的实力也不弱,这样打仗,注定要失败。
此时,狄青毛遂自荐,要求出战,而宋仁宗也不管什么“以文驭武”的惯例,直接把全部指挥权都给了狄青,即“广南将佐皆票青节制”。
狄青的军事本领非常强,来到前线后,他只用2步就取了胜利。
- 第一步,杀人立威,严明军纪。
此前,宋军对战侬智高,节节败退,作战将领压根没有反省,每次讨论战略部署,就会争吵,到了战场上,这些将军们也胆小如鼠、贪生怕死。
有句话说得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将领如此贪生怕死,宋军的士气自然一败再败。
《谏水记闻》“诸将视其帅如寮案,无所严惮,每议事,各执所见,喧争不用其命。”
狄青到了前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问责,他直接斩杀了32名将校,严明军纪,也为自己这个主帅立威。
就这么一个行为,狄青就整肃了宋军的懒散之风。
![](/img.php?url=https://imgw01.71396.com/bk/2h/6eca88e82cdf2796.jpg)
- 第二步,按兵不动,麻痹对手,出其不意。
在狄青到来之前,侬智高已经赢了好几场战争,开拓了不少地盘。
他非常高兴,当得知狄青这个名将到来之际,他立刻做好了完全部署,生怕功亏一篑。
但狄青并没有出战。
一连好几天,狄青都按兵不动,还斩杀了不少自己人,故意放出消息,让侬智高认为自己是个窝里横的草包。
等侬智高透露出轻敌的状态时,狄青偷偷带兵出了昆仑关,突然绕到了敌军阵前,占据了有利地位置。
紧接着,宋军在狄青的指挥下大举前进。
因为作战迅速,侬智高还没完全回过神,就已经彻底输掉了战役。
![](/img.php?url=https://imgw01.71396.com/bk/2h/7389627864bd6dd7.jpg)
这一战,狄青获得了北宋统一以来边疆战争的最大胜利。直接斩杀了2200余人,杀掉了对面非常多极别很高的将领,还生擒了500余人。
《谏水记闻》“捕斩二千二百级,其党黄师鑫、侬建中、智忠并伪官属死者五十七人,生禽贼五百余人”。
在狄青出发之前,朝廷众臣没有几个认为他能获胜,甚至,不少人还给宋仁宗上折子,让他拿出三万缗钱给小国做军费,向他们借兵。
但狄青坚决拒绝借兵,表示,若是借兵,会有损宋军士气。
满朝文官都像看傻子一样看狄青,甚至认为他会有去无回。
不过,狄青硬是靠着计谋和能力,拿下了侬智高。
这一战之后,狄青的名声更加响亮了,将士、百姓们都忍不住夸赞他。
![](/img.php?url=https://imgw01.71396.com/bk/2h/977b13a29649fd57.jpg)